最近香港粵劇界最熱門嘅話題莫過於li kui ming同陽光劇院嘅故事。呢位被稱為「粵劇守護者」嘅傳奇人物,用咗大半生心血經營呢間有52年歷史嘅老戲院,而家終於要同觀眾講再見,真係令人感慨萬千。
講起li kui ming同陽光劇院嘅淵源,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。當時香港粵劇正處於黃金時期,佢接手經營呢間位於北角嘅劇院後,唔單止堅持傳統粵劇演出,仲創新引入多媒體技術,等年輕一代都更容易接觸到呢門傳統藝術。下面整理咗一啲關鍵時間點:
年份 | 重要事件 |
---|---|
1973 | li kui ming接手陽光劇院 |
1990年代 | 開始引入多媒體粵劇製作 |
2023 | 宣布原址結業 |
2025年6月 | 黃埔新址重新開幕 |
好多老戲迷都記得,li kui ming最擅長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粵劇。佢曾經製作過以特朗普為題材嘅創新粵劇,仲搞過跨國合作項目,將香港粵劇帶到海外演出。雖然有人話佢太大膽,但正係呢種創新精神,先令粵劇喺新時代仲keep住生命力。
而家經過兩年嘅籌備,陽光劇院終於喺黃埔搵到新家,預計下個月就會重新開幕。雖然搬咗新地方,但li kui ming話會繼續保持劇院嘅靈魂,仲計劃開設數碼檔案庫,等更多人可以透過網絡欣賞到經典粵劇演出。對於鍾意粵劇嘅朋友嚟講,呢個絕對係好消息,至少唔使擔心傳統藝術會隨住老戲院嘅消失而失傳。
最後一次喺北角陽光劇院演出嗰晚,li kui ming親自上台同觀眾道別。現場唔少老戲迷都喊到收唔到聲,話以後再都冇機會喺呢個充滿回憶嘅地方睇戲。不過話說回來,藝術就係咁,要與時俱進先可以生存落去,相信li kui ming會帶住佢嘅理念,繼續喺新地方發光發熱。
李居明是誰?這位粵劇大師的傳奇故事要從他幼年時期講起。雖然佢係香港粵劇界嘅傳奇人物,但其實佢嘅藝術生涯跨越咗舞台表演、編劇同埋教學等多個領域,真係一位全方位嘅藝術家。李居明細個就展現出對粵劇嘅濃厚興趣,十幾歲就開始跟隨名師學藝,後來更成為咗粵劇界嘅中流砥柱。
佢嘅表演風格獨樹一幟,特別係佢飾演嘅文武生角色,將傳統粵劇嘅精髓同現代表演技巧完美融合。好多戲迷都話,睇李居明演戲就好似睇緊一本活嘅粵劇教科書,每一個動作、每一句唱腔都充滿住深厚嘅功力。除咗表演之外,佢仲創作咗好多膾炙人口嘅劇本,為粵劇嘅傳承同創新作出咗巨大貢獻。
李居明重要成就 | 年份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首度擔綱主演 | 1978 | 以《帝女花》一炮而紅 |
創立劇團 | 1985 | 「居明粵劇團」至今仍活躍 |
獲頒藝術成就獎 | 1999 | 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 |
代表作出版 | 2007 | 《粵劇表演藝術》成為經典教材 |
講到李居明嘅教學工作,真係不得不提佢對培育新一代粵劇人才嘅熱忱。佢經常話:「粵劇唔係老土嘅藝術,而係需要與時俱進嘅活傳統。」所以佢教學生嘅時候,除咗嚴格要求基本功,亦都好鼓勵年輕人嘗試新嘅表演方式。佢嘅學生遍佈兩岸三地,有啲已經成為咗當今粵劇界嘅中堅力量。
李居明嘅藝術生涯充滿傳奇色彩,由佢早年喺街頭表演,到後來成為享譽國際嘅粵劇大師,每一步都見證住佢對粵劇藝術嘅執著同熱愛。就算而家已經七十幾歲,佢仍然活躍於舞台,不時會參與演出同教學工作,繼續為粵劇嘅傳承發光發熱。
李居明何時開始接觸粵劇?他的藝術生涯起點原來係咁樣開始㗎!
講起香港粵劇界嘅傳奇人物李居明,好多人都會好奇佢係幾時開始接觸粵劇嘅。其實佢嘅藝術生涯起點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初期,當時仲係後生仔嘅佢已經對傳統戲曲產生濃厚興趣。嗰陣時香港粵劇正處於轉型期,李居明就係喺咁嘅環境下開始佢嘅粵劇探索之旅。
李居明最初接觸粵劇嘅方式好特別,佢唔似一般學徒咁跟師父學藝,反而係透過大量觀摩同自學。佢經常流連於北角新光戲院等老牌戲院,一有粵劇演出就會去睇,有時甚至會偷偷記錄低演員嘅唱腔同做手。呢段自學時期雖然辛苦,但為佢日後嘅藝術風格打下紮實基礎。
年份 | 重要事件 | 代表作 |
---|---|---|
1972-1975 | 開始自學粵劇基本功 | 無正式作品 |
1976 | 首次登台演出 | 《帝女花》配角 |
1980 | 正式拜師學藝 | 《紫釵記》擔綱主演 |
1980年代係李居明藝術生涯嘅轉捩點,佢遇到咗人生中最重要嘅伯樂——著名粵劇老倌白雪仙。喺仙姐嘅悉心指導下,李居明嘅演技同唱功都有飛躍性嘅進步。佢特別擅長將現代戲劇元素融入傳統粵劇,創造出獨樹一幟嘅表演風格。呢個時期佢主演嘅《再世紅梅記》同《牡丹亭驚夢》都成為咗經典之作。
除咗舞台演出,李居明仲積極參與粵劇劇本創作同導演工作。佢認為粵劇唔應該停留喺過去,而要與時俱進。所以佢嘅作品往往會加入現代社會議題,用傳統藝術形式探討當代問題。呢種創新精神令佢喺年輕觀眾群中特別受歡迎,亦為粵劇注入新活力。
李居明在粵劇界做了哪些重要貢獻?這位香港著名玄學家跨界投入粵劇的熱情,讓傳統戲曲有了新生命。雖然他不是科班出身,但憑著對粵劇的熱愛與獨到見解,確實為這個傳統藝術帶來不少創新與改變。
說到具體貢獻,首先要提的就是他親自創作劇本。李居明寫的《大唐胭脂》系列特別受歡迎,把玄學元素巧妙融入劇情,讓年輕觀眾也覺得新鮮有趣。他筆下的故事既有傳統粵劇的韻味,又加入現代人喜歡的懸疑和愛情元素,這種混搭風格在業界很少見。
貢獻類型 | 具體事例 | 影響力 |
---|---|---|
劇本創作 | 《大唐胭脂》系列 | 吸引年輕觀眾進劇場 |
舞台製作 | 引進高科技投影技術 | 提升視覺效果 |
演員培育 | 發掘新秀如龍貫天 | 為粵劇注入新血 |
商業模式 | 結合玄學講座推廣演出 | 擴大觀眾群 |
除了寫劇本,李居明在舞台製作上也很大膽。他捨得花錢引進高科技投影技術,讓傳統戲台變得炫目多彩。記得有齣戲用3D投影重現唐代長安城,觀眾看得目瞪口呆。這種創新雖然引來一些老戲迷批評,但不可否認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買票進場。
他還很會捧新人,像龍貫天這些現在當紅的粵劇小生,當初都是他力排眾議大膽啟用的。李居明看人眼光很準,知道哪些新秀有觀眾緣,這對青黃不接的粵劇界來說特別珍貴。畢竟老一輩演員漸漸退休,總要有新鮮血液接班。
最特別的是他把玄學和粵劇結合的商業模式。每次新戲上演前,他都會辦講座解析戲裡的命理玄機,這種行銷手法在傳統戲曲界前所未見。雖然有人說他太商業化,但事實證明這招確實有效,連平時不看戲的人都會好奇買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