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昌塔,稱文風塔、文峯塔、文筆塔。眾所周知,文昌利於讀書、功名及事業。文昌作用,顧名思義,旺文。現代社會代表學業。文昌屬星官名,即説「文曲星」或「文星」,而掌管「文昌」屬官,稱「文昌帝君」,因此,文昌星成為文人崇拜星座,人們祈求文昌星君保佑地方文化昌盛,多得功名、人才而興建文昌塔。文昌塔,有七層,有九層,有十三層,層數,高度,催文催威力。
明朝時廣東高明縣文昌塔建成五年後,該縣阮湧村區氏兄弟:區、區大倫雙雙同榜考中進士。區大倫、區大相和他們朝為官父親區益後人合稱「區氏三傑」,是高明歷史上人物。
無獨有偶,後三百年,高明文昌塔下,繼『區氏三傑』後,出現『三譚』,那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:譚平山、譚植棠、譚天度。
數百年來,文昌塔是城建築物。該塔建成後,明城科甲,文人輩出,後人深信:有文昌塔地方會出文人墨客,會有助於文學發達。
當居住地沒有文昌塔時該如何呢?白馬寺文昌閣建議:奉請一尊文昌塔擺放家中,有助孩子學業。
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,四積陰德五讀書,讀書人有讀書人運氣,即如現今小學一年級統一派位,升中派位,大學聯招,讀書以外,有各種確定因素。家中擺放文昌塔,可讓孩子提高學習能力,同時可提升學業運氣。
1、有小孩讀書家庭,文昌塔擺放在文昌位,可令小孩思維、心無旁騖,提升學習效能。
2、大學生或需要考試成年人,文昌塔擺放在文昌位或書桌上,有利於頭腦,文思敏捷。
3、需要寫作文人,文昌塔擺放在家裏文昌位或辦公桌上,令頭腦思維,靈感如泉。
北角區香港島一處區域,不過於位置,交通之餘有維港臨海景緻,來是居住和投資地方,只是發展多年,樓齡。不過,近月有一個單幢盤曉峯推出,地理位置,享文昌星照風水,屬舊區新樓一個樓盤。
「不過,從前北角海岸線現在入得多,所以向來水局,此所以北角同為港島區,總中環到銅鑼灣。可是填海發展後,整個局勢有所不同了。」李博士説。
填海後,北角前臨海增多,本來凹入海岸線變成了凸出海岸線,山形加上水勢,恍如一個彌勒佛,水勢玉帶環腰,雖然風水上來説,北角會出英雄豪傑類人物,但利文學之士。
北角區港島正北,正北本來北斗七星代表,七星中有魁罡文昌、文學星,所以香港歷代以來,有文人雅士北角發跡,從前報館及出版社集中地。
「遙望岸,獅子山案山,飛鵝嶺文筆峯,港島區以北角是食這個風水格局,既能迎文昌,能納到維港水局。」李博士稱。
延伸閱讀…
維港水由西向東流,流年中猴年、雞年、狗年、豬年財源,但龍年、蛇年、虎年及兔年退財年,所以幾年北角發展情況不如其他地區,適值項目多,反倒是配合了未來流年運勢,八運後十年,即2013年打後,是時年。
曉峯格局為一梯三夥,設計最佳之處户户窗都向東,向東能吸收到陽光,有化解各種陰氣力。
「東邊太陽升起方向,紫氣東來,其實陽氣東來,所以向東窗户正能吸納陽氣。」李博士指出。
曉峯C單位坐南向北,靠山雖然無水,但這個方位建有泳池,這樣變成南北有水,是高層單位財位東北方可以望維港,論財源是上佳選。
金門擁有許多紀錄,風獅爺、洋樓多是華人地區,不過,有一多是知者─那進士多。台灣入清後,後產生了33位進士,但金門明清兩代有30人,加上宋代,達50人。
延伸閱讀…
當地人説浯島地人傑,文風鼎盛,但風水而言,另一元素或無關係:金門縣金城鎮古城村文山東南,巽方,有一座列縣定蹟「文台寶塔」。這座花崗巖五層心塔,始建於明洪武20年(1387),塔身刻有「奎星聳照」4字,並浮刻「魁星踢鬥」圖像,祈求文風。
古代中國人認為這個世界「天圓地方」,天有9柱,地有4維。但整個華夏大地來説,是西北而東南;神話此嘗試提出解釋,《淮南子.天文訓》説,共工顓頊爭帝,怒觸不周之山,使得「天柱折,地維絕,天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滿東南,故水潦塵埃歸焉。」《山海經圖贊》説:「地虧巽維,天缺乾角。」意思是大地東南方。
風水師認為,東南窪下則地輕,地輕則地氣外溢,地氣外溢難出人才。解決道乃於東南方向建塔鎮。明天啟7年(1627),大儒錢謙益〈募建表勝寶恩聚奎寶塔疏〉中指出:「巽文章府,塔有卓筆形。人言卓筆無鋒,主文星缺陷。」
因此古人城市或鄉村巽方建文昌塔,巽方高山稱為「文筆峯」;這些文昌位和文筆峯,據稱可接天上「文星」氣,有利於地方出人才。
乾隆4年(1739)出任巡台御史楊二酉,府城東南方,台南女中一帶建塔,寫下〈秀峯塔記〉:「辛酉春(乾隆6年),…館於郡學齋署…台紳士且巽位秀拔,議請建浮屠筆峯,予曰『然』…」賦有〈秀峯塔詩〉:「沉初脱穎,光照海東西。陣掃千軍廢,鋒排五嶽齊。鵬摶雲有路,蟾步月梯。佇看生花管,楊賦可題。」
我們能乾隆6年(1741)《重修福建台灣府志》與乾隆12年(1747)《台灣府志》〈台灣縣圖〉,看到此塔,但至乾隆17年(1752)《重修台灣縣志》〈城池圖〉見蹤影了,可能毀於天災,估計存在10年左右。但「秀峯」二字已有了傳承,目前設台南市金華路民生路口「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秀峯公記慈善會」,可溯自清末,五條港地區對渡泉州深滬灣商户所成立。
乾隆40年(1775)擔任台灣知府蔣元樞,重修府學文廟,有一項舉措,宮牆之外,另立一座泮宮坊,強調是為了考量風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