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網路上常常看到有人在問「八大是什麼」,其實這個詞在台灣有幾種不同的意思,要看上下文才能確定指的是哪一種。最常見的用法是指「八大行業」,也就是特定營業場所的統稱,這個我們等一下會詳細說明。另外也有人會用「八大」來指稱電視台的八點檔連續劇,或是某些學校的「八大名校」。不過今天我們主要來聊聊大家最好奇的八大行業。
說到八大行業,其實就是台灣對特種營業場所的分類,這些場所通常都需要向政府申請特殊許可才能營業。根據《台北市舞廳舞場酒家酒吧及特種咖啡茶室管理自治條例》的規定,八大行業包括以下這些:
行業類別 | 常見營業型態 | 營業時間限制 |
---|---|---|
舞廳業 | 有舞池的娛樂場所 | 通常營業至凌晨 |
舞場業 | 提供跳舞場地的場所 | 依地方政府規定 |
酒家業 | 有陪侍服務的餐飲場所 | 多營業至深夜 |
酒吧業 | 以酒精飲料為主的場所 | 通常到凌晨2點 |
特種咖啡茶室業 | 有女侍陪聊的茶藝館 | 各地規定不同 |
視聽歌唱業 | KTV、MTV等場所 | 多營業至凌晨 |
夜店業 | 提供音樂、舞蹈的娛樂場所 | 通常到清晨 |
電子遊戲場業 | 賭博性電玩場所 | 依地方政府規定 |
這些行業因為營業性質特殊,所以在管理上會比其他行業更嚴格,像是營業時間、從業人員的資格、場所的安全設施等都有特別規範。有些縣市還會要求這些場所必須開在特定區域,不能隨便設在住宅區附近,以免影響居民生活。
在台灣社會中,八大行業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。一方面這些場所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,特別對某些經濟條件比較不好的人來說,可能是重要的收入來源。但另一方面,這些行業也常常跟治安問題扯上關係,像是毒品交易、暴力事件等。所以政府對這些場所的稽查通常都比較嚴格,業者也要配合很多法規要求。
八大行業是什麼?台灣常見的八大類別一次看懂。其實這個詞大家常聽到,但具體包含哪些可能很多人搞不清楚。簡單來說,八大行業就是台灣社會約定俗成的特種營業分類,主要跟夜生活、娛樂場所有關,通常需要特別申請執照才能營業。這些場所因為營業性質特殊,所以政府會有比較嚴格的管理規範。
說到八大行業的類別,其實各縣市規定可能有點小差異,但基本上都脫離不了這幾種。下面整理一個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:
類別名稱 | 主要營業內容 | 常見例子 |
---|---|---|
舞廳業 | 提供跳舞場所與伴舞服務 | 傳統舞廳、交際舞場 |
舞場業 | 純跳舞不提供陪侍 | Disco舞廳、夜店 |
酒家業 | 提供餐飲與陪侍服務 | 傳統酒家、日式酒店 |
酒吧業 | 主要供應酒精飲品 | 美式酒吧、Lounge Bar |
特種咖啡茶室業 | 提供飲品與陪侍的茶室 | 摸摸茶、阿公店 |
視聽歌唱業 | KTV、MTV等有伴唱設備場所 | 錢櫃、好樂迪(有女陪侍分店) |
夜店業 | 提供音樂表演與飲品的夜間娛樂場所 | 知名夜店、電子音樂酒吧 |
三溫暖業 | 提供沐浴、按摩等服務的場所 | 養生會館(有特殊服務者) |
要注意的是,雖然這些場所合法,但實際經營時常會遊走灰色地帶。像有些店家表面是普通KTV,實際上卻提供陪唱小姐;或是按摩店掛羊頭賣狗肉。政府為了管理方便,才會把這些容易有爭議的行業歸類在一起,要求他們申請特殊營業登記。另外各縣市對八大行業的定義可能有些微差異,比如有些地方會把電子遊戲場也算進去,但基本上離不開這八大類。
這些行業之所以被特別分類管理,主要是因為營業時間多在深夜、容易衍生治安問題。不過說實話,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把夜店、酒吧當普通社交場所,界線越來越模糊。但只要是符合規定、合法經營的店家,其實也不用特別用有色眼光看待啦!
為什麼叫八大行業?這個稱呼的由來大公開
大家應該都聽過「八大行業」這個詞,但你知道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嗎?其實這個分類最早是從台灣的《商業團體法》裡出來的,把特定營業場所分成八種類型,後來就被大家簡稱為「八大行業」啦!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個分類在2008年修法後已經改成「特定行業」,但民間還是習慣用舊稱呼。
說到八大行業的具體內容,其實跟我們日常生活還滿有關係的。像是KTV、酒吧這些娛樂場所都算在內,主要是因為這些場所的營業性質比較特殊,需要特別管理。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一下原本的八大行業分類:
行業類型 | 常見例子 | 營業時間特點 |
---|---|---|
舞廳業 | 夜總會、舞廳 | 多為夜間營業 |
酒吧業 | PUB、Lounge Bar | 營業至凌晨 |
特種咖啡茶室業 | 茶藝館、咖啡廳 | 部分24小時營業 |
視聽歌唱業 | KTV、MTV | 深夜營業為主 |
理容業 | 美容院、理髮廳 | 正常營業時間 |
三溫暖業 | 桑拿、溫泉會館 | 部分24小時營業 |
資訊休閒業 | 網咖、電子遊戲場 | 深夜需符合規定 |
其他 | 夜店、俱樂部等特殊場所 | 視各縣市規定不同 |
其實這個分類在台灣各縣市的認定會有些微差異,像台北市跟高雄市的規範就不完全一樣。而且隨著時代演變,有些新型態的娛樂場所也不斷出現,讓這個分類變得更有討論空間。不過說到這裡,你可能會發現這些行業有個共同點,就是都跟「夜生活」比較有關聯,這也是為什麼政府要特別立法管理的原因。
講到八大行業的歷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的《台灣省特定營業管理規則》,當時是為了規範這些特殊營業場所才訂定的分類。後來雖然法規有修改,但「八大行業」這個詞已經深植人心,現在連新聞報導或日常對話都還是這樣用。有趣的是,這個稱呼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對這些行業的既定印象,雖然有些場所其實滿普通的,像是現在很多網咖根本就是學生寫作業的地方啊!
最近很多人在問「八大行業有哪些?從酒店到KTV完整解析」,其實這個詞在台灣社會已經存在很久了,但很多人對具體內容還是一知半解。簡單來說,八大行業就是特種營業場所的統稱,這些場所通常營業時間較晚、消費型態特殊,需要向政府申請特定許可才能經營。
說到八大行業的種類,其實各地規定會有些微差異,但主要可以分成這幾大類:
行業類別 | 常見場所舉例 | 營業特性 |
---|---|---|
酒店業 | 禮服店、便服店 | 提供陪侍、飲酒服務 |
舞廳業 | 大型舞廳、迪斯可 | 以跳舞為主要營業項目 |
酒吧業 | Lounge Bar、鋼琴酒吧 | 提供酒精飲品與輕食 |
KTV業 | 錢櫃、好樂迪 | 包廂式卡拉OK娛樂場所 |
夜店業 | 知名夜店、電子音樂吧 | 深夜營業的跳舞娛樂場所 |
三溫暖業 | 養生會館、蒸汽浴 | 提供沐浴與休憩服務 |
理容業 | 護膚店、指壓按摩 | 以美容理容為主要服務 |
電子遊戲場業 | 遊藝場、夾娃娃店 | 設置電子遊戲機供人娛樂 |
這些場所雖然都被歸類在八大行業,但實際經營模式差異很大。像是酒店和KTV雖然都屬於夜生活場所,但消費方式就完全不同。酒店主要是以「桌面服務」為主,客人買的是時間和陪伴;而KTV則是著重在包廂歡唱,消費計算方式通常以包廂費和餐飲為主。
另外要注意的是,雖然這些行業合法,但因為營業性質特殊,常常會有一些灰色地帶。比如說有些理容院可能掛羊頭賣狗肉,實際從事色情交易;或是某些電子遊戲場會違法設置賭博性電玩。這些都是政府稽查的重點對象,所以想從事相關行業的人一定要弄清楚法規界線在哪裡。
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八大行業充滿好奇,覺得在酒店上班好像很輕鬆賺錢,或是開夜店很風光。但其實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都很辛苦,工時長、壓力大,還要面對各種突發狀況。如果真的想踏入這行,建議先做好功課,了解行業生態和風險再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