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竹梅照顧全攻略:讓你的陽台變成療癒小花園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吊竹梅照顧的方法,這種垂墜感超美的植物真的很適合台灣的氣候耶!我自己種了兩年多,發現它其實比想像中好養,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就能讓它長得超茂盛。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戰經驗,讓你的吊竹梅也能垂成一片綠色瀑布~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澆水頻率啦!吊竹梅喜歡濕潤但討厭積水,夏天我通常2-3天澆一次,冬天可以拉長到5-7天。有個小秘訣是用手指戳進土裡約2公分,如果感覺乾乾的就可以澆水了。記得澆到水從盆底流出來就好,千萬別讓它泡在水裡,不然根部會爛掉喔!
季節 | 澆水頻率 | 日照需求 | 施肥建議 |
---|---|---|---|
春 | 3-4天/次 | 半日照 | 每月1次 |
夏 | 2-3天/次 | 遮陰處 | 每2週1次 |
秋 | 4-5天/次 | 半日照 | 每月1次 |
冬 | 5-7天/次 | 全日照 | 停止施肥 |
再來是光照的部分,吊竹梅雖然耐陰,但適當的陽光會讓葉色更漂亮。我發現放在陽台有紗窗遮擋的位置最剛好,早上能曬到溫和的陽光,下午又不會太熱。如果葉子開始變淡或徒長,就是光線不足的訊號,要趕快調整位置唷!
修剪也是讓吊竹梅保持美觀的重要步驟。我習慣每個月檢查一次,把枯黃的老葉剪掉,太長的枝條也可以適度修剪。剪下來的健康枝條別急著丟,直接插在水裡或濕潤的土裡,大概1-2週就會發根,輕鬆就能繁殖新植株呢!我家的吊竹梅就是這樣從一盆變成三盆的,送給朋友當禮物也很有心意。
說到土壤,吊竹梅對介質不會太挑剔,但排水性一定要好。我都是用一般培養土混珍珠岩或蛭石,比例大概3:1。換盆的話建議春天進行,選比原來大1-2號的盆子就好,太大反而容易積水。記得換盆後先放在陰涼處一週讓它適應,不要馬上曬太陽喔!
吊竹梅適合什麼人種植?新手也能輕鬆上手的室內植物首選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我:「家裡想種點植物,但怕養不活怎麼辦?」老實說啊,吊竹梅根本就是為台灣人設計的懶人植物啦!這種植物不只長得美,還超級好照顧,連我那個連仙人掌都能養死的表妹都種得嚇嚇叫。它的葉片帶點紫色條紋,垂墜下來的樣子超有氣質,放在書架或吊盆裡都超適合。
吊竹梅最棒的地方就是它對環境的適應力超強,台灣這種悶熱潮濕的氣候它反而很愛。我自己的經驗是,就算偶爾忘記澆水,它也不會馬上跟你鬧脾氣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雖然它很耐命,但還是有幾個小細節要注意:
照顧要點 | 詳細說明 |
---|---|
光照需求 | 散射光最佳,避免陽光直射 |
澆水頻率 | 表土乾了再澆,約3-5天一次 |
溫度適應 | 15-30度都能活,台灣氣候剛好 |
施肥建議 | 春夏每個月施一次薄肥 |
如果你是上班族或學生黨,吊竹梅絕對是你的好夥伴。我認識一位在科技園區上班的朋友,他辦公室那盆吊竹梅放在螢幕旁邊,就算常常加班到忘記照顧,還是長得超茂盛。而且它繁殖超簡單,隨便剪一段插在水裡就能生根,我家的吊竹梅現在已經分株送給十幾個朋友了。
說到擺放位置,吊竹梅真的很百搭。我家客廳電視櫃上放一盆,浴室窗台也擺了一盆,連廚房流理台旁邊它都能活得很好。不過要記得,雖然它耐陰,但完全沒光線的地方還是會讓葉色變淡。我媽上次把它放在玄關鞋櫃上,兩個月後整株變得超沒精神,後來移到有窗戶的走廊就馬上恢復元氣了。
什麼時候該幫吊竹梅換盆?季節選擇很重要,這可是影響它能不能順利適應新家的關鍵!吊竹梅雖然好養,但換盆時機不對可是會讓它元氣大傷的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撇步,讓你家的吊竹梅越換越茂盛。
首先要知道,吊竹梅最適合換盆的季節是春末到夏初(約4-6月),這時候溫度適中、生長旺盛,換盆後恢復快。千萬別在冬天或盛夏換盆,低溫會讓根系凍傷,高溫則容易脫水。我自己就曾經在8月手癢換盆,結果葉子掉了一大半,整整兩個月才緩過來,超心疼的!
換盆前記得觀察這幾個徵兆:
| 徵兆 | 說明 |
|——|——|
| 根系冒出盆底 | 排水孔看到白根竄出來 |
| 土壤乾超快 | 澆水後1-2天就乾透 |
| 植株長不大 | 新葉變小、間距拉長 |
| 盆土結塊 | 澆水時水直接流掉不吸收 |
如果發現盆器明顯太小(比如15cm的盆種了3年沒換),就算季節不太理想也得換,這時候可以選陰涼的早晨操作,換完放在通風遮陰處。記得新盆只要比舊盆大1-2號就好,太大反而容易爛根。我習慣用塑膠盆或陶盆,塑膠盆輕便但要注意排水,陶盆透氣但夏天水分蒸發快要勤澆水。
介質部分推薦用泥炭土混珍珠岩(比例約3:1),這種組合排水好又保濕。換盆時輕輕拍鬆舊土,但別把根系全部剝光,保留1/3的舊土能減少衝擊。如果發現黑爛的根要立刻剪掉,傷口處可以沾點肉桂粉殺菌(比市售殺菌劑天然多了)。換完頭一週先別施肥,等新葉長出來再給淡淡的液肥就好。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吊竹梅怎麼澆水才對?掌握這幾點就夠了」,其實這種植物雖然看起來嬌貴,但只要抓到它的習性就超好養的啦!吊竹梅原產熱帶地區,喜歡溫暖潮濕但又不耐積水,所以澆水真的是關鍵中的關鍵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,讓你家的吊竹梅長得又綠又茂盛。
首先要注意的是澆水的頻率,這個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調整。夏天高溫時水分蒸發快,大概2-3天就要澆一次;冬天就可以拉長到5-7天。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摸摸土壤,如果表面2-3公分都乾了就可以澆水了。記得要用室溫水喔,冰水會傷到根部。澆水時要慢慢澆,讓水從盆底流出來才停,這樣才能確保整盆土都濕透。
季節 | 澆水頻率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春 | 3-4天一次 | 觀察新芽生長狀況 |
夏 | 2-3天一次 | 避開正午高溫時段 |
秋 | 4-5天一次 | 逐漸減少水量 |
冬 | 5-7天一次 | 水溫不要太低 |
再來就是環境濕度的控制,吊竹梅超愛潮濕空氣的!除了澆水之外,建議可以每天用噴霧瓶噴噴葉面,特別是在冷氣房或冬天開暖氣的時候。不過要注意噴水後要通風,不然葉子容易長黴菌。如果發現葉尖開始變黃或變褐,可能就是空氣太乾燥了,這時候除了增加噴霧次數,也可以放盆水在旁邊增加濕度。
最後要提醒的是排水問題,這個超重要!吊竹梅最怕爛根,所以盆器一定要有排水孔,土壤也要選排水性好的。建議可以用泥炭土混珍珠岩或蛭石,比例大概3:1。澆完水後記得把托盤裡多餘的水倒掉,千萬不要讓盆底泡在水裡。如果發現葉子突然變軟或掉落,可能就是澆太多水了,要趕快調整澆水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