屋中廁係每個屋企都必備嘅空間,但點樣規劃同使用先至最貼心?尤其係香港地少人多,細單位嘅廁所設計真係要花啲心思。今日就同大家分享幾個實用貼士,等你可以將屋中廁發揮到極致!
首先講下收納問題,香港廁所普遍細,但雜物一樣咁多。以下係幾個常見物品嘅收納建議:
物品類別 | 推薦收納方式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沐浴用品 | 牆角三角架/淋浴間層板 | 選防鏽材質,避免積水 |
毛巾/換洗衣物 | 門後掛勾或吊櫃 | 保持通風,防止發霉 |
清潔劑 | 馬桶上方窄櫃 | 與日用品分開存放 |
講到設計細節,真係有好多竅門。比如話地磚最好選啞光面,唔單止防滑,仲冇咁易顯水漬。而家好多新樓盤嘅屋中廁都會做埋乾濕分離,就算得3-4平方米都要劃出淋浴區,咁樣沖涼時就唔會成個廁所濕晒。仲有啊,鏡櫃真係必裝!可以收納牙刷、牙膏呢啲日常用品,又唔會令檯面睇落亂糟糟。
至於設備選擇,馬桶建議揀節水型,沖力夠又環保。最近有朋友分享話換咗智能馬桶蓋,冬天坐上去暖暖哋真係好舒服,仲有婦洗功能幾實用。不過要留意香港廁所多數電位唔夠,要預先拉好線先得。另外,抽氣扇最好揀靜音款,特別係開放式廚房嘅單位,夜晚開抽氣都唔會嘈到屋企人。
最近在台灣買房或租房的朋友,一定對「屋中廁」這個設計不陌生。屋中廁是什麼?台灣居家常見的尷尬設計解析,簡單來說就是把廁所直接設計在房屋正中央的格局,這種設計在台灣老舊公寓特別常見,住過的人都知道有多讓人崩潰。
先來看看屋中廁的幾個主要特點:
特徵 | 問題點 | 實際困擾 |
---|---|---|
位於房屋中心 | 風水忌諱 | 長輩會碎念影響家運 |
沒有對外窗 | 潮濕悶熱 | 容易發霉、異味難散 |
管線老舊 | 維修困難 | 樓上沖水聲聽得一清二楚 |
空間狹小 | 動線不順 | 洗澡轉身都會撞到牆 |
這種設計其實是早期建築法規不完善下的產物,開發商為了硬塞廁所進小坪數住宅,就隨便找個位置塞。現在新建案已經比較少見,但台北市很多30年以上老公寓還是保留這種「特色」。最讓人頭痛的是通風問題,就算裝了抽風機,洗完澡後整個房子還是會瀰漫著濕氣,衣服晾在旁邊的話根本乾不了。
有些屋主會選擇打掉重練,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廁所通常連接著整棟大樓的主要管線,隨便更動可能會影響到樓下鄰居。比較常見的解決方式是加裝強力排風系統,或者乾脆把洗手台移到外面,至少讓如廁和洗漱的空間分開。不過這些改造都要花不少錢,對租屋族來說真的很兩難。
為什麼老房子常有屋中廁?台灣建築史小知識
最近有朋友在整理阿公留下來的三合院,發現廁所居然在房子正中央,覺得超奇怪的啦!其實這跟台灣早期的建築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喔。以前的人蓋房子最注重風水,廁所放在屋中其實是為了「藏污納垢」,讓不好的氣場集中在一個地方,不會影響到其他生活空間。而且早期台灣人覺得廁所是比較私密的地方,放在屋內也比較安全啦。
說到這個,我們來看看不同時期台灣住宅廁所位置的變化:
時期 | 廁所位置 | 主要原因 |
---|---|---|
日治前期 | 屋外獨立 | 衛生觀念尚未普及 |
日治後期 | 屋內角落 | 引進現代化衛浴設備 |
民國50年代 | 屋中或後側 | 風水考量+節省空間 |
現代 | 套房內 | 隱私需求+建築技術進步 |
老一輩的台灣人其實很講究這些細節的,像我們家阿嬤就常說「廁所不能對灶頭」,說是會「沖煞」。這種觀念現在聽起來可能有點迷信,但其實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生活空間的智慧。早期建築材料沒現在這麼好,廁所放在中間也比較不會讓濕氣影響到其他房間的結構。而且那時候自來水不普及,很多都是打井水或接山泉水,管線配置也是考量重點之一。
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,這種設計跟日本時代引進的「便所」概念也有關係。台灣傳統建築本來是沒有固定廁所的,後來受到日本影響才開始在屋內設置。不過日本人的廁所通常是放在走廊盡頭或後門附近,台灣人則結合風水觀念做了調整,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「屋中廁」特色。這種混搭風格其實蠻能體現台灣建築的演變過程呢!
如何改造尷尬的屋中廁?設計師教你3招破解
每次朋友來家裡玩,最怕就是被問「廁所在哪?」尤其是那種開門就正對客廳、位置超尷尬的屋中廁,真的讓人很困擾。別擔心!今天就要分享設計師常用的3個改造妙招,讓你家廁所不再成為裝潢敗筆,反而變成空間亮點。
首先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廁所門直接對著公共區域,這時候可以用「隱藏門設計」來化解尷尬。把門片做成跟牆面同材質的隱藏門,或是用穀倉門、旋轉門這類特殊設計,不僅能完美融入空間,開關門時也不會讓馬桶一覽無遺。記得要搭配好的排氣系統,避免異味問題。如果想更省預算,簡單掛個門簾或擺放屏風也能達到類似效果。
再來是採光通風問題,很多屋中廁都沒有對外窗。這時候可以考慮以下幾種解決方案:
改造方式 | 優點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玻璃磚牆 | 引光不透明 | 需保留20cm以上結構牆 |
長虹玻璃門 | 透光不透影 | 要搭配磨砂貼膜更隱私 |
強力換氣扇 | 改善潮濕問題 | 要定期清潔濾網 |
最後是空間感的營造,小廁所最怕讓人覺得壓迫。建議把洗手台外移做成乾濕分離,鏡子改用大面鏡延伸視覺,牆面選擇淺色系瓷磚或防水漆。如果預算足夠,把馬桶換成壁掛式更能節省空間,下方還能做收納櫃。記得燈光要足夠明亮,最好有重點照明和氣氛燈的搭配,這樣半夜上廁所也不會覺得陰森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