™ PCN或是me2.ihgmerlin.com這些平台,明明是在處理重要事務,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。
其實這種「毫無生氣」的狀態,跟我們日常使用的工具很有關係。看看下面這個表格,就能發現問題所在:
情境 | 有生氣的感覺 | 毫無生氣的感覺 |
---|---|---|
登入系統 | 流程順暢有互動性 | 機械式輸入帳密 |
工作內容 | 有創造性任務 | 重複性表格填寫 |
介面設計 | 人性化引導 | 冷冰冰的指令 |
很多人每天都要登入Merlin Self-Service或是類似系統,這些平台雖然功能齊全,但操作起來就是讓人提不起勁。輸入帳號密碼時,那個小小的登入按鈕按下去,就像把今天的活力也一起按掉了一樣。特別是當系統出現「Merlin Log in – 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」這樣的提示時,更會讓人覺得自己只是龐大機器中的一個小零件。
<™ PCN可能要來回切換。雖然這些都是必要的工作流程,但就是會讓人覺得生活被切割得很零碎,找不到熱情所在。
辦公室裡常聽到同事抱怨:「又要登Merlin了…」這句話背後藏著的,其實是對機械化生活的不滿。我們花太多時間在重複性的系統操作上,反而忘了工作原本該有的意義。每次看到「Sign In – Merlin Self-Service」這樣的頁面,就會不自覺嘆氣,因為知道接下來又是制式化的流程。
最近是不是常常覺得做什麼都提不起勁?「1. 為什麼我最近總覺得生活毫無生氣?5個可能原因」可能是很多台灣人正在面臨的困擾。其實這種感覺很常見,特別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,有時候不知不覺就被日常瑣事消磨掉熱情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背後可能的原因,說不定你也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。
首先可能是生活太規律到讓人麻木。每天重複一樣的行程:起床、上班、下班、追劇、睡覺,週末也只是躺在家裡耍廢。這種一成不變的節奏,久了真的會讓人覺得生活像在跑輪子的倉鼠,完全沒有新鮮感。試著回想上次嘗試新事物是什麼時候?如果已經想不起來,那很可能就是這個原因了。
第二個常見原因是睡眠品質不佳。很多台灣人都有熬夜的習慣,睡前滑手機更是常態。但你知道嗎?長期睡眠不足會直接影響情緒,讓人更容易感到疲憊和厭世。看看下面這個表格,睡眠對情緒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還大:
睡眠時數 | 情緒狀態 | 生活滿意度 |
---|---|---|
7-9小時 | 平穩愉快 | 高 |
5-6小時 | 易怒焦慮 | 中 |
少於5小時 | 憂鬱消極 | 低 |
第三個可能是社交互動變少。自從疫情後,很多人習慣了遠距工作和減少聚會,但人是需要實際互動的社交動物。就算每天在LINE上聊天,跟面對面相聚的感覺還是差很多。不知不覺中,我們變得越來越孤立,這種孤獨感會慢慢啃食生活的樂趣。
第四個原因跟飲食習慣有關。台灣外食方便,但常常營養不均衡。吃太多高油高糖的食物,會讓身體更容易感到疲倦。特別是下午茶喝手搖杯、晚餐吃鹽酥雞這種組合,短期很爽,但長期下來身體負擔大,連帶影響整體精神狀態。
最後一個可能是缺乏目標感。當生活只剩下應付日常開銷和責任,沒有值得期待的事情時,很容易陷入行屍走肉的狀態。台灣工時長壓力大,很多人下班後根本沒力氣培養興趣或規劃未來,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會讓日子越來越無趣。
2. 上班族如何擺脱每天毫無生氣的工作狀態,這大概是每個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台灣上班族都想知道的答案。每天重複一樣的流程,面對一樣的同事,處理一樣的檔案,這種生活真的會讓人失去熱情。但其實只要調整一些小習慣,就能讓工作變得更有活力。
首先,試著重新規劃你的工作節奏。與其被動等待主管交辦事項,不如主動把工作分成幾個時段來處理。比如早上精神最好的時候用來處理需要創意或決策的工作,下午則留給例行性事務。這樣的小改變能讓你找回對工作的掌控感。
時間段 | 建議工作類型 | 小技巧 |
---|---|---|
9:00-11:30 | 創意發想、重要決策 | 關閉郵件通知,專心思考 |
13:00-15:00 | 會議、跨部門溝通 | 站著開會更有精神 |
15:30-17:30 | 行政作業、報表整理 | 搭配輕音樂提升效率 |
再來,試著在工作中加入一些新鮮感。可能是換條上班路線,或是午餐時間探索公司附近的新餐廳。這些小小的冒險能刺激大腦,讓一成不變的工作日有點不一樣。我認識一個在內湖科技園區上班的朋友,他每週三都會刻意繞遠路,只為了經過那家他很喜歡的咖啡店,這個小儀式感讓他對上班多了點期待。
最後,別忘了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。不一定是什麼升職加薪的大事,可以是「今天要主動跟三個不同部門的同事聊天」或是「學會一個新的Excel快捷鍵」。達成這些小目標帶來的成就感,往往能點燃你對工作的熱情。就像我常跟同事說的,與其抱怨工作無聊,不如自己創造樂趣。
3. 當你覺得人生毫無生氣時,該怎麼辦?這種時候很多人都會經歷,就像台北連日陰雨後那種悶悶的感覺。其實這種狀態很正常,重要的是我們怎麼面對它。首先別急著否定自己,允許自己有低潮期,就像手機也需要充電一樣,人當然也需要休息的時間。
有時候我們覺得生活沒意思,可能是因為太習慣固定的模式。試試看改變日常的小細節,比如:
平常做的事 | 可以嘗試的改變 |
---|---|
每天走同樣的路 | 換條巷子探險 |
吃一樣的早餐 | 試試巷口新開的店 |
下班直接回家 | 繞去河堤散步十分鐘 |
這些小小的改變就像在平淡的生活裡加點調味料,不用花大錢或大費周章,但能讓日子有點新鮮感。我認識一位在科技公司上班的朋友,他就是開始每天提早一站下公車,走路經過傳統市場再進公司,說光是聞到早餐店的香味、看到阿嬤們買菜的身影,就讓他覺得生活真實多了。
另外,找件事情專注投入也很重要。不一定要是什麼偉大的目標,可以是學泡咖啡、種盆栽,甚至是整理手機照片。當你全心投入某件事時,那種「心流」狀態會自然帶來滿足感。我有個阿姨退休後開始學油畫,現在每次見面都興奮地分享她又發現了什麼新的調色技巧,整個人看起來年輕了十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