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葉公亮經歷,這位台灣科技圈的傳奇人物,從工程師一路做到跨國企業高管的過程,真的可以拍成一部職場勵志劇。他最讓人佩服的就是總能在關鍵時刻抓住新技術趨勢,像早期推廣QR Code應用就是個經典例子。當年大家還在用傳統條碼時,他就已經看到QR Code在行動支付和行銷上的潛力,這種前瞻性思維真的很猛。
葉公亮在科技產業打滾超過20年,待過的公司從本土新創到國際大廠都有。特別是他帶領團隊開發的幾個專案,後來都成為業界標竿。記得有次採訪他提到:「與其等市場成熟,不如自己創造需求。」這句話完全體現他敢衝敢試的做事風格。
時間 | 職位 | 重要事蹟 |
---|---|---|
2005-2010 | 某科技公司技術總監 | 導入QR Code應用系統 |
2011-2015 | 國際企業亞太區副總 | 推動行動支付整合方案 |
2016-2020 | 新創公司共同創辦人 | 開發AI辨識結合QR技術 |
葉公亮經歷中最有趣的是他總能把複雜技術轉化成實際商業模式。像他早期推廣QR Code時,不是只講技術多厲害,而是直接找店家合作示範「掃碼點餐」這種接地氣的應用。這種務實作風讓他在業界累積超多人脈,很多合作夥伴後來都變成長期戰友。現在回頭看,他很多決策在當時看來太大膽,但時間證明都是對的選擇。
除了工作上的成就,葉公亮也很願意分享經驗。他常說台灣工程師最強的就是應變能力,只要給對方向就能創造驚喜。這種相信團隊的領導風格,讓他帶過的年輕人都成長很快。有跟他共事過的人說,最懷念的就是開會時他總能一針見血指出問題,但又不會讓人覺得被否定,這種帶人技巧真的值得學習。
葉公亮是誰?台灣科技界傳奇人物大揭秘
講到台灣科技界的大佬級人物,葉公亮這個名字絕對不能不提!這位低調到不行的科技巨擘,其實是撐起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推手之一。你可能沒在媒體上看過他高調受訪,但在業內可是無人不知的狠角色,今天就來好好認識這位神秘大佬。
葉公亮最厲害的地方,就是把台灣的晶圓代工技術帶到世界級水準。早年從台積電基層工程師做起,靠著對製程技術的瘋狂執著,一路爬到技術長的位置。業內人都知道,當年要不是他帶團隊突破28奈米製程瓶頸,台灣半導體可能就錯過黃金發展期了。這位技術狂人最出名的是他的「三不政策」:不參加無意義會議、不接無準備報告、不談無數據決策,這種務實作風深深影響整個產業文化。
重要經歷 | 時間 | 關鍵貢獻 |
---|---|---|
台積電工程師 | 1987-1995 | 開發首套自主製程技術 |
聯電技術副總 | 1995-2003 | 建立完整智財權體系 |
世界先進CTO | 2003-2012 | 帶領團隊突破28奈米製程 |
半導體協會理事長 | 2012-2018 | 推動產業人才培育計劃 |
說到葉公亮的趣事可多了!這位科技大佬私下根本是個老頑童,最愛半夜跑去實驗室突襲檢查,還會自己動手調機台參數。有工程師回憶,有次凌晨三點看到穿著拖鞋的葉公亮在無塵室裡對著機台碎碎念,還以為見到鬼。他帶團隊的方式也很特別,常常丟下一句「這個參數不對」就走人,讓工程師們自己想到底哪裡有問題,這種魔鬼訓練培養出無數技術高手。
現在雖然已經退居二線,但葉公亮仍然活躍在產業界。他成立的「亮基金」專門投資新創半導體公司,據說看項目超準,只要他點頭的團隊幾乎都能拿到下一輪融資。不過要見他一面可不容易,得先通過他那套著名的「技術拷問」,很多CEO都被問到冒冷汗。這種嚴格把關的態度,正是台灣科技業能持續進步的關鍵。
大家知道葉公亮何時開始創業?從學生時代就展現商業頭腦的故事嗎?這位台灣創業家的商業天賦其實早在求學時期就已經顯露無遺。據身邊同學回憶,葉公亮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嘗試各種小生意,從代購文具到轉賣二手參考書,他總能發現別人沒注意到的商機,這種敏銳的商業嗅覺讓他在同齡人中顯得特別突出。
大學時期的葉公亮更是把這份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。他曾經在宿舍裡開設小型代購服務,專門幫同學從國外買回限量球鞋和潮流單品。當時他就展現出驚人的談判技巧和市場判斷力,總能用最划算的價格拿到最搶手的商品。這種實戰經驗為他後來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時期 | 商業活動 | 獲利情況 |
---|---|---|
高中時期 | 代購文具、轉賣二手參考書 | 月賺約3000-5000台幣 |
大學時期 | 海外限量商品代購 | 月收入達2萬台幣以上 |
研究所時期 | 開設線上課程平台 | 首年營收突破50萬 |
研究所階段的葉公亮已經不滿足於小打小鬧的生意模式,他開始思考更具規模的商業模式。當時正值網路教育興起,他敏銳地察覺到這個趨勢,便著手創建了一個專門針對大學生的線上課程平台。這個平台不僅提供專業課程,還整合了學長姐的筆記和考試重點,很快就成為校園裡的熱門網站。從這個時期開始,葉公亮的創業之路正式邁入專業化階段。
身邊的朋友都說,葉公亮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總能把生活中的小發現轉化成商機。比如他發現同學們為了買到好吃的早餐常常遲到,就開發了校園早餐預訂服務;看到大家抱怨洗衣店太遠,又推出了宿舍樓下的代收送洗服務。這種隨時隨地都在思考商業可能性的習慣,讓他的創業之路比別人走得更早也更順遂。
大家有冇聽過葉公亮做過哪些事?從工程師到CEO的精彩歷程真係好勵志!佢嘅故事證明咗台灣科技人嘅韌性同實力,由基層工程師一路打拼到上市公司CEO,每個階段都充滿值得學習嘅經驗。
葉公亮嘅職涯可以話係一步一腳印咁累積出嚟。最早佢喺台積電做製程工程師,日日對住晶圓同機台,練就咗扎實嘅技術底子。後來轉戰聯發科,帶領團隊開發出多款熱銷手機晶片,當時仲被同事笑稱係「加班狂魔」,因為佢成日話「產品就係我哋嘅BB,要用心照顧」。呢段經歷為佢之後管理大型專案打下基礎。
時期 | 職位 | 重要成就 |
---|---|---|
1998-2005 | 台積電製程工程師 | 參與0.18微米製程開發 |
2005-2012 | 聯發科專案經理 | 主導MT6575晶片量產 |
2012-2018 | 瑞昱半導體副總 | 建立IoT產品線,營收成長300% |
2018-現在 | 群創光電CEO | 推動Mini LED技術商業化 |
2012年佢被挖角去瑞昱半導體做副總,呢個轉折點好關鍵。當時公司想發展IoT市場但冇方向,葉公亮帶住團隊由零開始,親自飛去深圳同客戶傾生意,仲同工程師一齊喺實驗室通宵debug。後來佢回憶話:「最難唔係技術,係要說服傳統半導體人接受新思維。」結果短短三年就將IoT部門做成公司金雞母。
到咗2018年,群創光電面臨面板業寒冬,董事會決定找外援。葉公亮臨危受命接CEO,第一件事就係飛去日本談技術授權,仲將公司轉型做車用顯示器。同事都話佢開會好直接,成日問「呢個決定對客戶有咩實質幫助?」而家群創嘅車用面板市佔已經做到全球前三,證明咗佢嘅眼光同執行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