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一個在台灣商務航空界頗具爭議的人物——馮竣嗣。這位前飛特立航空董座的故事,可以說是台灣商務包機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篇章。從接手公司到後來捲入掏空案,整個過程充滿戲劇性,也讓我們看到商場上的現實面。
說到馮竣嗣接手飛特立航空的時機,其實相當微妙。當時公司正面臨經營困境,原董座不幸墜機身亡,整個團隊群龍無首。他臨危受命接手後,外界原本期待能帶來新氣象,沒想到短短兩個月內就爆出財務問題。根據法院判決書記載,這起掏空案金額高達7千萬台幣,在商務航空這個相對小眾的產業裡,算是相當驚人的數字。
讓我們用表格來整理一下這起案件的重要時間點:
時間 | 事件 | 金額/刑責 |
---|---|---|
2021年 | 馮竣嗣接手飛特立航空 | 公司市值約15億台幣 |
2021年11月 | 涉嫌掏空公司資產開始 | 累計約7千萬台幣 |
2022年 | 案件進入司法程序 |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審理 |
2023年 | 一審判決出爐 | 2年5個月徒刑,緩刑 |
這起案件最讓人唏噓的是,飛特立航空原本是台灣最大的商務包機公司,在業界頗具知名度。許多企業老闆、明星藝人都是他們的客戶,專門提供私人飛機租賃服務。馮竣嗣在接手後,據傳曾獲得全球知名顯卡製造商的資金奧援,讓公司營運一度出現轉機。但好景不常,這些努力最終還是抵不過財務黑洞的吞噬。
從法院公開的判決書可以看到,馮竣嗣在審理過程中選擇認罪,這或許是能獲得緩刑的關鍵因素。法律界人士分析,這類經濟犯罪案件通常會考量被告的犯後態度、是否賠償損害等情狀。雖然最後獲得緩刑,但這起案件無疑已經對台灣商務航空產業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,也讓外界開始關注這個相對封閉的產業的財務透明度問題。
馮竣嗣是誰?揭密台灣商務航空界爭議人物
最近商務航空圈都在討論馮竣嗣這個名字,說他是台灣私人飛機租賃界的風雲人物,但同時也是個充滿爭議的角色。這位低調神秘的老闆,旗下公司專做金字塔頂端客群的生意,從明星包機到企業主急飛,據說全台有三分之一的私人飛機交易都跟他有關。不過業內對他評價兩極,有人說他手腕靈活、服務周到,也有人爆料他做生意手法遊走灰色地帶。
先來看看馮竣嗣這幾年在業界搞出哪些大事記:
年份 | 事件內容 | 後續發展 |
---|---|---|
2021 | 引進全台首架改裝醫療專機 | 遭質疑未取得合法認證 |
2022 | 爆出與政商名流密會照片 | 本人澄清是正常業務往來 |
2023 | 公司被檢舉涉嫌逃漏稅 | 案件仍在調查中 |
2024 | 高調贊助金馬獎明星接送 | 品牌曝光度大增 |
身邊接觸過馮竣嗣的業內人士透露,他這個人做事很敢衝,常常搶在法規前面做生意。像去年那架號稱「空中豪宅」的波音BBJ改裝機,明明還沒完成民航局審驗,他就先接了好幾個富豪的訂單,結果被航警盯上差點鬧上新聞。不過他的客戶都說,馮老闆總有辦法搞定各種疑難雜症,像是臨時要飛大陸的台商,或是想躲狗仔的藝人,找他安排就對了。
航空圈前輩私下說,馮竣嗣最厲害的是他的人脈網。從民航局退休官員到地勤維修老師傅,他都能稱兄道弟,連海關檢查都常能「快速通關」。但也因為這樣,同業常抱怨他破壞市場規則,像是有次競標某科技大廠的包機案,他直接用成本價搶標,氣得其他業者跳腳。不過這些傳聞馮竣嗣從來不正面回應,只在受訪時說過:「在台灣做生意,本來就要懂得變通。」
最近「飛特立前董座馮竣嗣為何涉掏空7千萬?案件始末一次看」成為熱門話題,這起案件牽涉到航空業高層的財務操作,讓不少民眾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。根據檢調單位的調查,馮竣嗣被指控在擔任飛特立航空董事長期間,涉嫌利用職務之便將公司資金挪作私人用途,金額高達新台幣7千萬元,目前全案已進入司法程序。
整起事件的爆發要回溯到2023年底,當時公司內部進行例行財務稽核時,發現有幾筆異常款項流向不明帳戶。經過追查後發現,這些款項都被轉入馮竣嗣個人或親友掌控的帳戶中,而且交易時間點都集中在2022年至2023年間。據了解,馮竣嗣主要是透過虛構採購合約、浮報設備維修費用等方式來掏空公司資金,手法相當隱蔽。
以下是目前已知的案件重點整理:
時間點 | 重要事件 | 涉及金額 |
---|---|---|
2022年初 | 開始出現異常資金流向 | 約1,200萬元 |
2023年3月 | 最大單筆異常轉帳 | 2,500萬元 |
2023年11月 | 內部稽核發現問題 | – |
2024年1月 | 董事會決議解除馮竣嗣職務 | – |
2024年5月 | 檢調單位正式立案調查 | 累計7,000萬元 |
案件曝光後,飛特立航空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,強調公司財務狀況穩定,營運不受影響。不過這起事件已經對公司形象造成打擊,特別是在航空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。檢調單位目前正持續追查資金流向,不排除還有其他共犯涉案。據悉馮竣嗣到案後否認所有指控,辯稱這些款項都是用於公司業務發展,但檢方認為說法與事證不符,已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。
馮竣嗣如何從航空業新星淪為掏空案主角?這個問題讓不少航空圈內人唏噓不已。曾經被譽為「航空金童」的他,從機師轉戰管理層只花了短短5年,卻在2023年因涉嫌掏空公司資產遭檢調約談,人生急轉直下的過程比飛機迫降還戲劇化。
翻開馮竣嗣的履歷表,前半段根本是人生勝利組的模板:
年份 | 重要經歷 |
---|---|
2015 | 取得民航機師執照 |
2018 | 升任副機長,業界最年輕紀錄 |
2020 | 轉任管理職,主導新航線開發 |
2022 | 爆出挪用公款疑雲 |
2023 | 遭檢方以背信罪起訴 |
知情人士透露,轉管理職後馮竣嗣開始接觸採購業務,最初只是小額交際費報帳浮報,後來竟發展到偽造飛機零件採購合約。最誇張的是,他還用公司名義在海外成立空殼公司,把原本要買引擎的3.2億台幣轉到自己控制的帳戶。這種手法在航空業很常見嗎?其實老鳥都說「吃相太難看」,因為正常掏空會分批慢慢來,他卻像搶時間一樣半年內就搬空金庫。
當時公司內部早有風聲,但高層考量他是重點栽培對象,只輕微警告了事。直到2022年底財務部發現有筆匯往開曼群島的款項查無採購紀錄,整件事才爆開。離職員工私下抱怨:「他太貪心了啦!如果只A個幾千萬可能還不會被抓包,偏偏要玩這麼大。」現在回頭看,或許正是少年得志讓他失去分寸,從掌握操縱桿到操控公司資產,最終墜入法律深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