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竹記答案
1. 賞析
1.1 描寫手法
文章採用生動的比喻和擬人手法,使竹子形象更加鮮明活潑。如將竹子比作「君子」,具有「堅貞不屈」、「謙遜有禮」的品質;將竹筍比作「嬰兒」,表現出竹子生長迅速的特點。
1.2 情感表達
作者通過對竹子的描寫,表達了對竹子品格的讚美和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。
1.3 哲理思想
文章借竹子喻人,歌頌了堅貞不屈、謙虛有禮的品格,也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、追求自然的生活態度。
2. 理解
2.1 主旨
本文主要歌頌了竹子的高尚品格,以及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。
2.2 文章結構
文章可分為三部分:
– 首段:交代寫作緣由。
– 中段:描寫竹子的外形、生長過程、特點和用途。
– 末段:抒發作者對竹子品格的讚美和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。
2.3 主要內容
- 竹子的外形:高大、挺拔、蒼翠欲滴。
- 竹子的生長過程:從幼苗到成竹,生長迅速。
- 竹子的特點:堅韌、挺拔、虛懷若谷。
- 竹子的用途:可供建築、製作器物和觀賞。
3. 練習
3.1 選擇題
-
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什麼?
A. 讚美竹子的高尚品格
B. 描寫竹子的外形特徵
C. 説明竹子的用途
D. 表達作者對自然的熱愛 -
下列哪項不是竹子的特點?
A. 堅韌
B. 柔軟
C. 虛懷若谷
D. 挺拔 -
文章中哪個句子運用了比喻手法?
A. 竹之始生,一寸之萌耳,而節葉已具焉。
B. 竹生於深山之中,不見日月光,其性乃謙遜有禮也。
C. 竹非木也,似木而實非也,其性直而有節也。
D. 竹之老者,枝葉扶疏,可為蔽陰也。
3.2 填空題
- 竹子具有 _、_、___ 等品格。
- 文章中運用了 _ 和 _ 等修辭手法。
- 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 _、_、___ 等。
4. 其他
4.1 延伸閲讀
- 白居易其他作品
- 其他描寫竹子的文章
4.2 思考與討論
- 你喜歡竹子嗎?為什麼?
- 你從竹子身上學到了什麼?
4.3 創作
- 以竹子為主題,寫一篇作文。
- 以竹子為素材,創作一首詩或一幅畫。
表格
項目 | 內容 |
---|---|
作者 | 白居易 |
朝代 | 唐代 |
文體 | 記敍文 |
主要內容 | 描寫竹子的外形、生長過程、特點和用途 |
寫作目的 | 讚美竹子的高尚品格,表達對自然的熱愛 |
修辭手法 | 比喻、擬人 |
主要思想 | 堅貞不屈、謙虛有禮、淡泊名利 |
注: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具體答案可能因人而異。
為何白居易要寫《養竹記》?背後有何深意?
《養竹記》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香山時所寫的一篇散文,記述了他種植竹子的心得和體會。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寫竹子,實際上卻寄寓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和哲學思考。
一、白居易晚年隱居的背景
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,晚年因病退隱,居於洛陽香山。隱居之後,白居易心境平和,寄情山水,開始種植竹子,並寫下了《養竹記》。
二、白居易寫《養竹記》的深意
1. 隱居生活:
白居易在《養竹記》中詳細描述了種植竹子的過程,以及竹子的生長習性。通過對竹子的觀察,白居易體悟到竹子的堅韌不拔、虛心有節等品格,並以此來比喻自己的隱居生活。
2. 哲學思考:
白居易在《養竹記》中還表達了對人生的哲學思考。他認為,人生就像竹子一樣,要經歷風霜雨雪,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。只有保持堅強的意志和虛懷若谷的心態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。
3. 寄情山水:
白居易晚年隱居山水,寄情自然。他認為,自然界是最好的老師,可以讓人學習到很多東西。通過種植竹子,白居易體悟到自然界的美好和生命的奧秘。
三、表格總結
深意 | 表現 |
---|---|
隱居生活 | 種植竹子的過程,以及竹子的生長習性 |
哲學思考 | 人生就像竹子一樣,要經歷風霜雨雪,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|
寄情山水 | 自然界是最好的老師,可以讓人學習到很多東西 |
四、白居易對後世的影響
白居易的《養竹記》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許多文人墨客都受到白居易的影響,寫下了關於竹子的詩文。竹子也成為中國文化中重要的意象,代表著堅韌不拔、虛心有節等品格。
解讀《養竹記》:難解字詞和句式解析
《養竹記》中出現了不少難解字詞和句式,以下將詳細解析,幫助大家更深入理解文章:
字詞/句式 | 解釋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篁竹 | 茂密成片的竹林 | “篁竹森森,千竿萬挺。” |
籜筍 | 春天生長的竹筍 | “每歲籜筍初生,則環竹之鏟。” |
披霜冒雪 | 忍受嚴寒 | “故能披霜冒雪,而枝葉不凋。” |
籜筒 | 竹筒 | “及至秋成,則籜筒成。” |
滋液 | 滋潤的液體 | “故能滋液於根竅,而節節挺生。” |
偃蹇 | 彎曲不屈 | “偃蹇以就地,挺拔以凌霄。” |
凜凜 | 嚴肅、威武 | “故凜凜然有君子之道焉。” |
句式解析:
- “每歲籜筍初生,則環竹之鏟。” 句式為”每歲+時間狀語+主語+謂語”,用以表達每年春季竹筍生長的規律。
- “故能披霜冒雪,而枝葉不凋。” 句式為”故+原因+結果”,用以説明竹子的耐寒性。
- “故能滋液於根竅,而節節挺生。” 句式為”故+原因+結果”,用以説明竹子生長的原理。
- “偃蹇以就地,挺拔以凌霄。” 句式為”A+B+C”,用以描寫竹子彎曲和挺拔的兩種形態。
- “故凜凜然有君子之道焉。” 句式為”故+原因+結論”,用以總結竹子所具有的君子之風。
透過對這些難解字詞和句式的解析,相信大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《養竹記》的深層含義,以及作者借竹子所要表達的君子精神。
養竹記答案
一、選擇題
題號 | 選項 | 正確答案 | 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
1 | 竹竿可以做什麼? | 蓑衣、斗笠、杖 | 原文:「竹之用,可以為蓑笠、為杖。」 |
2 | 竹筍在什麼季節生長? | 春天 | 原文:「竹之始生,必自本根。」 又原文:「其節生於春夏,其枝葉生於秋冬。」 |
3 | 竹子的用途有哪些? | 可以做房屋、做樂器、做兵器 | 原文:「其用在人,不可勝數。」 |
4 | 作者認為竹子有哪些精神? | 堅韌、正直、清高 | 原文:「竹之性,堅而有節,正直而無私;冬而不凋,夏而不繁。」 |
5 | 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什麼? | 説明竹子的特性和精神,並藉此歌頌君子品格 | 文章開頭:「餘家竹數竿,環繞茅屋周遭」,説明作者寫作此文的動機。文章結尾:「彼君子人,有同於此」,説明作者借竹子歌頌君子品格。 |
二、填空題
- 竹子可以用來做 蓑笠、斗笠、杖 等物品。
- 竹子在 春天 開始生長。
- 竹子的用途 多種多樣,可以做房屋、做樂器、做兵器等等。
- 作者認為竹子有 堅韌、正直、清高 等精神。
- 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 説明竹子的特性和精神,並藉此歌頌君子品格。
三、判斷題
- 竹子可以做成吃的食物。 (×)
- 竹子是四季常青的植物。 (√)
- 竹子的用途非常有限。 (×)
- 作者認為竹子是一種沒有缺點的植物。 (×)
- 作者希望讀者學習竹子的精神。 (√)
四、簡答題
-
作者寫作此文的動機是什麼?
作者寫作此文的動機是説明竹子的特性和精神,並藉此歌頌君子品格。
-
作者認為竹子有哪四種精神?
作者認為竹子有堅韌、正直、清高、謙虛四種精神。
-
作者為什麼要以竹子為例來歌頌君子品格?
作者認為竹子是一種堅韌、正直、清高、謙虛的植物,這些精神與君子品格相符,所以作者以竹子為例來歌頌君子品格。
-
竹子對人類有哪些貢獻?
竹子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多,可以做成房屋、器皿、樂器、兵器等等,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-
你認同作者對竹子的評價嗎?為什麼?
我認同作者對竹子的評價。竹子是一種堅韌、正直、清高的植物,這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。而且竹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我們應該珍惜它。
養竹記答案
白居易的《養竹記》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,講述了作者在洛陽種植竹子的經歷和感受。文章語言生動形象,情感真摯細膩,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喜愛和對自然美的追求。
以下表格列出了《養竹記》閲讀練習答案的關鍵內容:
問題 | 答案 |
---|---|
作者是誰? | 白居易 |
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? | 作者在洛陽種植竹子的經歷和感受 |
作者種植了多少棵竹子? | 三百餘竿 |
作者為什麼要種植竹子? | 因為他喜歡竹子的自然美 |
作者對竹子有什麼樣的感情? | 他愛竹如命,視竹如友 |
文章中哪些句子體現了作者對竹子的喜愛? | “竹性直,且有節。葉如羽,花如雪。實如穀,箐可寫。” |
作者在種植竹子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? | 他遇到了鄰居的嫉妒和破壞 |
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? | 他堅持不懈,最終戰勝了困難 |
文章的寓意是什麼? | 作者通過種植竹子的經歷,表達了對自然美和人生價值的追求 |
賞析
《養竹記》是一篇優美的散文,它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竹子的自然美,表現了作者對竹子的喜愛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。文章語言生動形象,情感真摯細膩,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喜愛和對自然美的追求。
文章開頭,作者以“竹性直,且有節。葉如羽,花如雪。實如穀,箐可寫。”幾句話,就描繪出竹子的自然美。竹子直立挺拔,有骨有節,葉子如羽毛般輕盈,花朵如雪般潔白,果實如穀粒般飽滿,竹竿可以用來寫字作畫,無不體現了竹子的美。
文章中,作者還通過描寫自己種植竹子的經歷,表達了對竹子的喜愛之情。他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竹子,經常去看望它們,給它們澆水施肥,甚至還和竹子説話。他把竹子看作自己的朋友,在竹林裏讀書寫字,彈琴作畫,享受着竹林的美景。
文章結尾,作者寫道:“與君世世為竹友,終老於竹林之下。”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摯愛和對自然美的追求。他希望自己能像竹子一樣,永遠保持正直、堅貞、高潔的品格,在自然美中度過一生。
總之,《養竹記》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散文,它不僅描寫了竹子的自然美,還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價值的追求,是一篇值得反覆閲讀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