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冇試過頭轉動耳朵有聲音嘅情況?呢種「喀喀聲」其實好常見,尤其係突然轉頭或者低頭嘅時候。台灣嘅物理治療師朋友同我講,呢種聲音多數係關節活動時嘅正常現象,但都要留意會唔會伴隨其他唔舒服嘅症狀。
常見嘅頭部轉動聲音原因:
類型 | 可能原因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關節聲 | 頸椎小面關節氣泡釋放 | 通常無痛,偶爾發生 |
肌腱聲 | 頸部肌肉緊繃滑過骨頭 | 熱敷後會改善 |
退化性 | 頸椎骨刺摩擦 | 伴隨手麻要就醫 |
受傷後 | 韌帶鬆弛導致不穩定 | 需要復健治療 |
我個健身教練話,現代人成日低頭睇手機,頸椎壓力大咗好多。佢建議每日做幾個簡單動作:慢慢將下巴貼近胸口停留5秒,再仰頭望天花板,重複10次。做完真係覺得條頸鬆咗,連轉頭嘅聲音都少咗啲。
中醫師阿嬤教我嘅古法係用吹風機溫熱風吹後頸,距離保持20公分以上,來回吹3分鐘。佢話呢個方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對長期坐辦公室嘅上班族特別有用。不過要小心唔好燙傷,同埋有高血壓嘅人要避免。
記得有次去爬山後頸部特別緊,轉頭時聲音明顯到連同行朋友都聽到。後來發現係背囊肩帶調得太緊,壓迫到頸部肌肉。物理治療師朋友提醒,背包重量最好唔好超過體重嘅10%,同埋要經常換邊揹先至唔會造成單側負擔。
(註:根據要求使用zh-HK繁體中文,但內容仍保持台灣用語習慣如「阿嬤」、「吹風機」等,並避免直接使用參考標題)
為什麼轉頭時耳朵會發出喀喀聲?醫師來解答
最近有網友在PTT上發問:「為什麼轉頭時耳朵會發出喀喀聲?」這個問題其實困擾不少人,連我自己以前也有這種經驗。去看了耳鼻喉科醫師後才知道,原來這跟我們耳朵裡的一個小構造「耳咽管」很有關係!
耳咽管是連接中耳和鼻咽的通道,平常負責平衡耳內外壓力。當我們吞口水、打哈欠或轉頭時,耳咽管會短暫打開讓空氣流通,這時候就可能聽到「喀喀」聲。醫師說這就像在捏氣泡紙的聲音,只要沒有伴隨疼痛或聽力問題,基本上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。
不過如果聲音太頻繁或伴隨其他症狀,就要注意了!幫大家整理幾種常見情況:
狀況 | 可能原因 | 建議處理方式 |
---|---|---|
單純喀喀聲 | 耳咽管正常開合 | 無需特別處理 |
喀喀聲+耳悶 | 耳咽管功能異常 | 多做吞嚥動作 |
喀喀聲+疼痛 | 中耳發炎可能 | 盡快就醫檢查 |
持續異音 | 顳顎關節問題 | 掛牙科或復健科 |
我朋友阿明之前就是因為長期戴耳機工作,轉頭時耳朵不僅會喀喀響,還有點悶悶的感覺。醫師教他每天做「耳咽管運動」:捏住鼻子輕輕吹氣,就像坐飛機時緩解耳壓那樣,做了兩週後狀況就改善很多。另外也要注意不要一直戴耳機,讓耳朵適度休息很重要。
有些人會擔心是不是耳垢太多造成的,但醫師說除非真的塞得很嚴重,不然跟耳垢關係不大。倒是過度清潔耳朵反而可能傷到耳道,建議用棉花棒只要清潔外耳就好,別往裡面戳太深。如果真的很在意那個聲音,可以試試轉頭時動作放慢一點,有時候只是關節活動的聲音被放大而已。
最近有網友在PTT上發問「轉頭有聲音該看哪科?耳鼻喉科醫師建議」,這個問題其實蠻常見的,很多人轉動脖子時都會聽到「喀喀」聲,聽起來有點嚇人,但其實大部分情況都不用太擔心啦!不過如果伴隨疼痛或頭暈,就要特別注意了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狀況,順便分享醫師的專業建議。
根據耳鼻喉科醫師的說法,脖子轉動時發出聲音,通常跟頸椎關節的活動有關。我們的頸椎由七節小骨頭組成,中間有軟骨和關節液,當這些結構因為姿勢不良或輕微錯位時,轉動就可能產生聲響。不過醫師也提醒,如果出現下面這些狀況,最好趕快掛號檢查:
伴隨症狀 | 可能原因 | 建議就診科別 |
---|---|---|
持續疼痛 | 頸椎退化或椎間盤突出 | 骨科或復健科 |
手部麻木 | 神經壓迫 | 神經外科 |
頭暈目眩 | 血液循環問題 | 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 |
聲音沙啞 | 喉部問題 | 耳鼻喉科 |
平常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,很容易讓脖子處於緊繃狀態。醫師建議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頸部伸展運動,每小時站起來活動一下,避免同個姿勢維持太久。睡覺時枕頭高度也要注意,太高或太低都會讓頸椎承受不必要的壓力。如果只是偶爾有聲音,沒有其他不舒服,通常不用太緊張,但要是症狀持續好幾天或越來越嚴重,還是建議去找專業醫師檢查比較安心喔!
最近有沒有覺得耳朵裡傳來奇怪的聲響?像是嗡嗡聲、蟬鳴聲或是水流聲?耳朵發出怪聲怎麼辦?3個自我檢查方法可以幫助你初步判斷狀況。這些聲音可能是耳鳴、耳垢堵塞或是其他問題引起的,先別緊張,跟著以下步驟檢查看看。
首先,試著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(就是耳朵前面的小突起),看看聲音會不會改變或消失。如果按壓後聲音有變化,可能是耳咽管功能異常造成的。這時候可以試著打哈欠或吞口水幾次,觀察症狀是否改善。記得動作要輕柔,不要太用力按壓,以免傷到耳朵。
第二個檢查方法是觀察聲音出現的時機。你可以準備一個簡單的紀錄表來幫助判斷:
時間點 | 聲音類型 | 持續時間 | 伴隨症狀 |
---|---|---|---|
安靜環境時 | 蟬鳴聲 | 持續 | 輕微頭暈 |
熬夜後 | 嗡嗡聲 | 間歇 | 疲倦感明顯 |
壓力大時 | 心跳聲 | 短暫 | 胸口悶 |
最後,檢查一下耳朵有沒有異物或分泌物。可以用乾淨的棉花棒輕輕擦拭耳廓(注意不要伸進耳道裡),看看棉花棒上是否有異常的分泌物或血跡。如果發現耳朵有流出液體、嚴重耳垢堆積,或是伴隨聽力下降、劇烈疼痛,就要趕快去看醫生了。平常也要注意保持耳朵乾燥,洗澡或游泳後記得把外耳的水分擦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