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裝修都在問「門紅字含框」到底係咩意思,其實就係指門框同門片一體成型嘅設計風格。呢種設計唔單止美觀,仲可以避免傳統門框同牆身之間嘅縫隙問題,特別適合台灣潮濕嘅氣候環境。
講到門紅字含框嘅優點,真係多到數唔晒。首先安裝超方便,師傅唔使再慢慢調整門框水平,一體成型嘅設計直接嵌落牆身就得。其次密封性超好,唔會因為時間耐咗就出現門縫變大嘅問題。最重要係清潔超容易,冇咗傳統門框嘅凹槽位,灰塵冇地方匿。
比較項目 | 傳統門框設計 | 門紅字含框設計 |
---|---|---|
安裝難度 | 較高 | 較低 |
防潮性能 | 普通 | 優秀 |
日常清潔 | 麻煩 | 方便 |
價格 | 較平 | 稍貴 |
喺選擇門紅字含框嘅時候,要特別注意材質嘅選擇。台灣天氣濕熱,建議揀防潮性能好嘅實木或者特殊處理過嘅複合材質。有啲廠商會用普通密度板,雖然平但係好易發霉,真係慳少少賠多多。另外顏色方面,最近流行啞光面嘅設計,比起亮面更耐睇同唔易顯花。
施工過程都有啲小技巧要留意。牆身一定要先做好防潮處理,特別係近浴室同廚房嘅位置。有啲師傅會建議先裝門再油漆,但係我建議倒轉做,咁樣可以避免油漆整污糟新門。仲有就係門鉸位要預留足夠空間,唔係第日好易出現開關唔順嘅情況。
最近在裝潢討論區常看到「門紅字含框」這個詞,到底門紅字含框是什麼?3分鐘帶你搞懂這個裝潢術語呢?其實這是台灣裝潢師傅常用的專業術語,指的是門框加上紅色標記的施工方式。這種做法在傳統工法中特別常見,主要是為了讓師傅在安裝門片時能更精準對齊位置,避免後續門片關不緊或歪斜的問題。現在很多新建案或老屋翻修還是會採用這種工法,畢竟門框要是沒裝好,後續要調整可是超級麻煩的!
說到門紅字含框的細節,主要可以分成幾個重點部分。首先師傅會在門框的接合處用紅色簽字筆做記號,這些記號通常會畫在門框與牆面的接觸面上。再來就是框體的材質選擇,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有實木框、塑鋼框和鋁合金框三種,每種材質的優缺點都不太一樣。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一下常見門框材質的比較:
材質類型 | 優點 | 缺點 | 適合場合 |
---|---|---|---|
實木框 | 質感好、隔音佳 | 價格高、怕潮濕 | 預算充足的住宅 |
塑鋼框 | 防水、價格實惠 | 質感普通、易變形 | 浴室、陽台等潮濕區域 |
鋁合金框 | 耐用、不易變形 | 隔音較差、觸感冰冷 | 商業空間、大門 |
實際施工時,老師傅們會特別注意門框的水平垂直度,通常會用水平儀反覆測量。有時候看到師傅在門框周圍畫滿紅色記號,那可不是在亂畫喔,每個記號都代表需要特別注意的對齊點。這些紅字標記在門片安裝完成後大多會被遮蓋起來,所以不用擔心會影響美觀。現在有些年輕師傅會改用其他顏色的筆做記號,但老一輩的師傅還是堅持用紅色,說是看得比較清楚,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工法會被叫做「門紅字含框」的原因啦!
除了標記方式外,門框的安裝時機也很重要。一般來說會在泥作工程完成後、油漆工程前進行,這樣才能確保門框與牆面的密合度。有些師傅會在門框與牆面之間填入發泡劑來加強固定,這時候那些紅色標記就派上用場了,可以幫助師傅確認填充的位置是否正確。如果發泡劑打太多或打太少,都可能導致門框變形或是隔音效果變差,所以老師傅們在這個步驟都會特別小心,反覆檢查那些紅色標記的位置是否還保持水平垂直。
師傅教你如何DIY門紅字含框,省下上萬裝修費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,新家裝修想貼門紅字但又怕被師傅收貴,其實自己DIY真係唔難!我專門請教咗做裝修30年嘅老師傅,學到幾個簡單步驟,連框都可以自己搞掂,材料費幾百蚊就搞掂,慳返上萬蚊裝修費真係好抵玩。
首先準備工具同材料好重要,下面整理咗必備清單同大概價錢參考:
材料/工具 | 用途 | 預算價格 |
---|---|---|
紅紙或紅布 | 門紅字主體 | NT$200-500 |
金漆或金粉 | 寫字裝飾用 | NT$150-300 |
木條或塑料邊框 | 製作外框 | NT$300-800 |
強力膠或雙面膠 | 固定用 | NT$50-100 |
美工刀、尺 | 裁剪工具 | 家中現有 |
師傅特別提醒,揀紅紙時要注意厚度,太薄容易撕破,建議選300g以上嘅紅卡紙。寫字前先用鉛筆打稿,金漆要等完全乾透先好移動。最緊要係量度好門框尺寸,寧願預多1-2cm都唔好預少,裁剪時記得戴手套保護雙手。
做邊框其實最簡單,去建材行買現成木條裁切就得,想更慳錢可以用PVC塑膠條。師傅教路話邊框唔使太花巧,簡單直角拼接用強力膠固定就已經好穩陣。如果想效果更精緻,可以買啲現成嘅雕花裝飾貼喺邊框四角,成個質感即刻提升!記得貼之前要清潔門面,灰塵同油漬都會影響黏貼效果。
貼門紅字最怕歪斜,師傅傳授獨門秘訣:先用紙膠帶定位,確定位置無誤先撕背膠。由中間向兩邊慢慢壓平,遇到氣泡就用卡片輕輕刮出。最尾先貼邊框,咁樣可以遮住紅字邊緣嘅不完美部位。完成後記得檢查四邊有冇翹起,必要時用重物壓住幾個鐘等膠水完全固定。
最近很多人在問「為什麼老屋翻新都要做門紅字含框?資深工班解密」,其實這不只是裝飾,而是台灣老師傅流傳下來的智慧。老一輩常說「門面就是門面」,那個紅色門框不只是好看,還藏著許多實用功能跟風水講究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,為什麼工班師傅總會建議在老屋翻新時保留或重做這個傳統元素。
首先從實用性來看,紅字含框的設計其實超級耐操。老房子的門框常會因為潮濕或蟲蛀損壞,而傳統的紅字含框多用檜木或樟木製作,這些木材本身就有防蟲防腐的特性。加上表面那層紅漆其實是特殊配方,不僅防潮還能防止白蟻侵蝕。現代雖然有很多新材料,但老師傅說這種傳統工法的耐用度還是很難被取代。
材質比較 | 傳統紅字含框 | 現代金屬門框 |
---|---|---|
耐用年限 | 30-50年 | 15-20年 |
防潮效果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☆☆ |
防蟲性能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☆☆☆ |
再來講到風水層面,紅色在台灣傳統信仰中代表喜氣跟避邪。門框寫上吉祥字句的習俗,最早是為了鎮宅祈福。特別是老屋翻新時,很多師傅會堅持要在門框寫上「竹苞松茂」或「福祿壽喜」這類吉祥話,不只是裝飾,更是希望能為整間屋子帶來好運氣。有些老師傅甚至會特別選在農曆吉時動工,連寫字的顏料都要用硃砂調製,這些細節都是現代裝潢很容易忽略的部分。
最後要提醒的是,現在做紅字含框的工班越來越少,真正懂傳統工法的老師傅都在退休了。如果想在老屋翻新時保留這個特色,建議要找有經驗的工班。他們會知道怎麼挑木材、調漆料,連書寫的字體都有講究,不是隨便油漆工就能做得來的。有些年輕師傅可能覺得這很老派,但其實這種工藝真的值得保存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