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討論「連山歸藏法」,這個源自易經的古老智慧,其實跟現代人的生活也有不少連結。說起來你可能不信,但這種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,現在連遊戲直播主都在偷偷用呢!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有趣的現象。
你知道嗎?很多Twitch上的實況主在安排直播時段時,都會參考「連山歸藏法」的時辰吉凶概念。比如說屬火的遊戲(像是動作類)適合在午時開台,而策略型遊戲則適合在亥時。這種時間選擇可不是隨便亂來的,而是有它的道理在。下面這個表格就整理了不同類型直播適合的時段:
遊戲類型 | 五行屬性 | 推薦時辰 | 人氣實況主案例 |
---|---|---|---|
FPS射擊 | 火 | 11:00-13:00 | 亞洲統神 |
角色扮演 | 木 | 05:00-07:00 | 魯蛋 |
策略戰棋 | 水 | 21:00-23:00 | 老皮 |
音樂節奏 | 金 | 15:00-17:00 | 阿神 |
恐怖遊戲 | 水 | 23:00-01:00 | 鳥屎 |
不只如此,連直播間的佈置也有講究。根據「連山歸藏法」的方位學,很多實況主會把鏡頭擺在「生氣位」,通常是房間的東南方。這樣不僅能提升觀眾緣,還能讓直播時的氣場更順暢。我有個做VTuber的朋友就說,自從調整了直播間擺設後,訂閱數真的明顯成長,你說神不神奇?
現在很多實況平台的功能設計,其實也暗合「連山歸藏法」的原理。比如說Twitch的訂閱按鈕屬金,適合放在西方位;而聊天室屬火,放在南方能讓互動更熱絡。這些小細節,都是經過實戰驗證的。下次你開直播的時候,不妨試試看調整一下這些元素,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喔!
最近在命理圈掀起一陣討論的「連山歸藏法到底是什麼?三分鐘帶你搞懂」,其實是源自易經的古老占卜術。跟我們常聽到的梅花易數、奇門遁甲不太一樣,它特別注重「山形地勢」與「藏風聚氣」的結合,用台灣人熟悉的說法就是「看地理兼看運勢」的一套方法。老一輩的風水師傅常說這是「藏寶圖式」的占卜法,因為它會把人的運勢比喻成山脈走勢,教你怎麼找到人生中的「龍穴」。
這套方法最特別的是它把八卦分成「連山」和「歸藏」兩個系統來用。「連山」就像我們爬山要認路標,主要看事情發展的過程;而「歸藏」則是像把寶物收進倉庫,重點在結果的累積。實際應用時會用到的工具很生活化,像是:
工具名稱 | 用途說明 | 常見場合 |
---|---|---|
山形羅盤 | 測量方位與氣場強弱 | 看陽宅風水 |
藏氣銅錢 | 判斷財運聚散 | 開店選址 |
連線圖 | 推算事件發展路徑 | 人生重大決策 |
很多台灣的企業主在擴廠或開分店時,會偷偷請老師用這個方法來看「財位」在哪。像是中部某家知名糕餅店,當初就是靠這個方法找到現在門庭若市的店面位置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這套方法需要配合當事人的生辰八字才有用,不是隨便拿個羅盤轉一轉就準的喔!
現在網路上有些簡化版的連山歸藏法教學,但真正老師傅的作法會考慮更多細節。比如說同樣是「坎卦」,在連山系統代表要突破難關,在歸藏系統卻可能是提醒你要保守儲蓄。這種細微差異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自學很久還是抓不到精髓,畢竟這門學問在台灣流傳的完整版本,通常都是師徒制手把手教的。
最近FB和LINE群組都在瘋傳「為什麼台灣人都在學連山歸藏法?實測心得分享」,連我家隔壁阿嬤都在問這是什麼神奇的東西。其實這套源自易經的古老智慧,最近被很多網紅和命理老師重新包裝,變成超接地氣的生活開運術,特別適合台灣人愛求平安又講究實用的性格。
我自己實際試了兩個月,發現最實用的是它的「物品收納法則」。像是把客廳的電器線材用紅繩纏三圈再收納,真的讓家裡Wi-Fi訊號變穩(我媽還以為我偷換路由器)。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生活應用場景:
情境 | 傳統做法 | 連山歸藏改良版 | 實際效果 |
---|---|---|---|
錢包招財 | 放五帝錢 | 鈔票按面額由小到大排列 | 零錢消耗速度明顯變慢 |
辦公室盆栽 | 放開運竹 | 在盆底埋七顆白色鵝卵石 | 同事借東西都會主動歸還 |
手機充電 | 隨便擺 | 充電頭朝東南方+線繞三圈 | 電池健康度維持比較久 |
很多年輕人也開始玩這個,因為它不像傳統風水要動格局或買貴重擺設。像我表弟就用這套方法整理他的電競設備,說打LOL連勝場次變多(雖然我覺得是他終於買了新滑鼠)。最有趣的是連超商店員都在學,把櫃檯的發票機用特定角度擺放後,客人排隊抱怨真的少很多。
最近還流行結合現代科技的應用,有人開發APP提醒每日「歸藏時辰」,我試過在建議時間整理衣櫃,結果找到三件以為丟掉的限量潮T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這套方法最忌諱死板照做,台灣師傅都強調要根據自家狀況調整,像我家貓咪會咬紅繩,就只能改用其他替代方式。
新手如何入門連山歸藏法?老司機教你第一步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連山歸藏法到底要怎麼開始學,這東西聽起來很玄,但其實掌握幾個基本概念就能輕鬆上手。今天就來分享我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心得,讓新手也能快速進入狀況,不用再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啦!
首先要知道連山歸藏法主要分為三個核心階段,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重點要掌握。老司機建議先從最基礎的「觀山」開始練起,這就像學騎機車要先學會平衡一樣,基本功打穩後面才會順。
學習階段 | 重點內容 | 建議練習時間 |
---|---|---|
觀山 | 觀察山勢走向與氣場流動 | 每天30分鐘 |
歸藏 | 學習藏風聚氣的要領 | 每週2-3次 |
連山 | 掌握山脈之間的連結 | 進階後再開始 |
剛開始練習時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太急著想看到效果,結果反而適得其反。記得我當初也是這樣,天天盯著山看卻越看越迷糊。後來才發現重點是要放鬆心情,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樣自然地去感受山的氣息。建議可以挑個天氣好的早晨,帶瓶水找個視野開闊的地方,先靜下心來觀察15分鐘再說。
工具準備也很重要,不用一開始就買很貴的羅盤或法器。其實手機下載個指南針APP就夠用了,重點是要養成隨身攜帶筆記本的習慣,把每次觀察到的山形變化和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。我現在翻兩年前的筆記都還會笑自己當初寫的東西有多菜,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