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臉書上滑到一篇超誇張的農場文,標題寫著「這間隱藏版牧場的牛奶會發光!在地人喝30年都不知道的秘密」,點進去才發現根本是業配文,內容跟實際情況差超多,讓我忍不住想來聊聊這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農場文套路。
先來個簡單表格整理常見的農場文特徵:
類型 | 常見開頭句 | 真實性指數(1-5) |
---|---|---|
美食爆紅文 | 「這家巷口老店連米其林都跪求秘方」 | 2 |
在地秘境文 | 「台北人不知道的桃園絕美打卡點」 | 3 |
養生保健文 | 「醫生不敢說的抗癌聖品竟是它」 | 1 |
正能量雞湯文 | 「看懂這故事的人都不再抱怨人生」 | 4 |
特別是那些打著「在地人才知道」名號的文章最讓人哭笑不得。上個月才看到一篇介紹員林某間「傳承三代」的肉圓店,結果在地社團馬上有人吐槽:「這家明明去年才開幕,老闆還是從台北下來創業的年輕人」。更扯的是底下還有一堆網友留言「從小吃到大的好味道」,根本是集體記憶錯亂啊!
最近清邁天燈節的農場文也超多,什麼「2025年最後一次舉辦」、「錯過要再等12年」的標題滿天飛,搞得我阿姨真的去訂機票了。後來查證根本是旅行社的業配,活動每年都有辦,只是把平常的週末場包裝成限定版。這種製造焦慮的手法真的很母湯,但偏偏就是會讓人忍不住點進去。
追劇社團裡的農場文也很有戲,常常用「這部陸劇讓百萬人哭到脫水」、「影后私下最愛穿的平價品牌」當標題。點開發現根本是業配混搭劇照,還硬要扯演員訪談片段,最後導購連結才是重點。最誇張的是連「爆漿公社」這種美食社團都會出現「看完這部劇,我才懂什麼是真正的人生」這種文不對題的雞湯文,滑手機都要變成分辨真假的大考驗了。
最近在網路上常常看到「農場文到底是什麼?3分鐘帶你搞懂這個網路現象」的討論,其實農場文就是指那些為了賺取流量和廣告收益,大量生產、內容品質參差不齊的文章。這些文章通常標題很聳動,像是「驚呆了!原來這樣做可以年輕10歲」,但點進去後發現內容空洞,甚至有些資訊根本是錯誤的。農場文的來源多半是所謂的「內容農場」,這些網站就像工廠一樣,不斷產出文章,只為了吸引你點擊。
農場文有幾個明顯的特徵,首先就是標題特別誇張,常用「震驚」、「必看」、「99%的人都不知道」這類字眼來吸引注意力。其次,內容往往東拼西湊,沒有深入的研究或可靠的來源,甚至直接複製別人的文章改一改就上架。最後,這些文章通常會搭配大量的廣告,讓你一不小心就點到不相干的連結。雖然農場文看起來很煩人,但為什麼還是這麼多呢?簡單來說就是有利可圖,點擊率越高,網站賺的廣告費就越多。
為了讓大家更容易分辨農場文,這邊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:
特徵 | 一般文章 | 農場文 |
---|---|---|
標題 | 平實、直接 | 誇張、聳動 |
內容來源 | 有明確引用或研究支持 | 東拼西湊、來源不明 |
廣告數量 | 適量 | 超多,甚至影響閱讀 |
更新頻率 | 有固定節奏 | 一天產出幾十篇 |
農場文的泛濫確實讓網路環境變得更混亂,有時候只是想找個正確的資訊,卻被一堆沒用的內容淹沒。更糟的是,有些農場文還會散布錯誤訊息,比如健康相關的假知識,可能會對讀者造成實際的傷害。雖然有些平台已經開始打擊這類內容,但作為讀者,我們自己也要提高警覺,學會判斷哪些是值得信任的資訊來源。
為什麼農場文總能在FB瘋狂轉發?背後心理學大公開
最近滑FB總是被各種農場文洗版,標題一個比一個聳動,內容卻常常讓人看完覺得被騙。但奇怪的是,這種文章就是能瘋狂轉發,到底為什麼會這樣?其實背後藏著幾個心理學的小秘密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農場文到底按到我們什麼開關。
首先,農場文最擅長的就是觸發情緒。不管是憤怒、驚訝還是感動,強烈的情緒會讓人忍不住想分享。研究顯示,帶有情緒的內容被分享的機率比中性內容高出30%以上。而且農場文標題通常都很會下,像是「驚!原來我們都被騙了20年」這種,一看就讓人想點進去。
再來就是社交認同的心理作用。當我們看到某篇文章已經被很多人按讚或分享,大腦會自動覺得「這麼多人轉發應該很重要吧」,就跟著轉了。這種從眾心理在FB這種社交平台特別明顯,農場文就是看準這點,先用假互動衝高數字來騙更多人上鉤。
最後不得不提資訊焦慮。現代人怕跟不上話題,看到「最新」、「獨家」這種字眼就會緊張,怕錯過什麼重要消息。農場文就利用這種心態,把舊聞包裝成新聞,讓你覺得不轉發就跟不上時代。
心理因素 | 農場文手法 | 實際案例 |
---|---|---|
情緒觸發 | 使用誇張標題 | 「看完淚崩!這隻狗等了主人10年」 |
社交認同 | 製造假互動 | 買讚衝高分享數 |
資訊焦慮 | 包裝舊聞 | 「2025最新研究:吃這個會致癌」 |
農場文作者都很懂這些心理技巧,他們會刻意設計內容來刺激這些反應。比如把文章分段得很碎,配上大量圖片和驚嘆號,就是要讓你停不下來一直看。而且內容通常很淺顯,不用動腦就能消化,這也符合現代人快速閱讀的習慣。下次看到這種文章,不妨先冷靜一下,想想是不是又被這些心理陷阱給套路了。
台灣人最愛轉發的5種農場文類型,你中招了嗎?每次滑開LINE或FB,總有幾篇標題聳動的文章被瘋狂轉傳,仔細一看才發現又是那些熟悉的套路。這些農場文最厲害的就是抓住人性的弱點,讓人忍不住想點開分享,今天就來盤點那些年我們一起轉過的農場文,看看你是不是也常被這些內容釣到。
第一種絕對是「養生偏方類」,什麼「吃這個三天瘦五公斤」、「某中醫師不敢公開的秘方」,內容常常把普通食材神化成仙丹妙藥。最誇張的是有些根本沒根據的食療配方,配上幾張看起來很專業的圖片,就讓一堆長輩瘋狂轉發給親友。
類型 | 常見標題範例 | 轉發族群 |
---|---|---|
養生偏方 | 「這水果皮別丟!抗癌降血壓」 | 50歲以上長輩 |
陰謀論 | 「政府不敢說的真相!疫苗其實…」 | 特定政治傾向者 |
感人故事 | 「拾荒阿嬤養大10個孤兒」 | 感性派網友 |
驚悚警世 | 「女子睡前充手機,醒來房子燒光」 | 家庭主婦/主夫 |
免費優惠 | 「限時三天!領取萬元禮券」 | 小資族/學生 |
陰謀論類的農場文也很受歡迎,特別是搭上時事熱潮的時候。像是疫情期間各種「疫苗隱藏副作用」、「某國專家爆料」的文章滿天飛,內容通常真假參半,引用幾個看似專業的名詞和數據,其實根本經不起查證。這類文章最可怕的是會加深社會對立,讓不同立場的人吵得更兇。
感人故事類的農場文則是走溫情路線,那些「拾荒阿嬤養大10個孤兒」、「癌末父親最後心願」的故事,雖然有些是真的,但更多是編造出來騙眼淚的。這類文章最愛配上催淚的照片和音樂,讓人一感動就順手分享,根本沒時間查證真實性。
驚悚警世類的標題通常很嚇人,像是「女子睡前做這件事,醒來發現癌症晚期」、「家裡有這個東西會招厄運」。內容往往把日常小事誇大成致命危機,利用人們的恐懼心理來獲取點擊。這類文章最愛用驚嘆號和紅色粗體字,看起來就很緊急的樣子。
最後是免費優惠類,什麼「限時三天!領取萬元禮券」、「某大企業發放補助金」,點進去才發現要填一堆個資或下載不明APP。這類農場文最會偽裝成官方公告,連LOGO和排版都做得像真的一樣,不少人就這樣上當受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