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古張老師是我們社區最有名的說書人,每到週末就會在公園榕樹下擺張小板凳,用他獨特的台語腔調說著那些讓人聽得入迷的老故事。今天他又準時出現在老地方,手裡搖著那把用了二十年的蒲扇,周圍已經坐滿了期待聽故事的大小朋友。
張老師最厲害的就是能把枯燥的歷史說得活靈活現,像是鄭成功開台的故事,經過他的嘴巴就變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。他總說:「講古要有『氣口』啦!」然後突然壓低聲音,把大家嚇得倒抽一口氣,又突然哈哈大笑起來。我特別整理了他最常講的幾個經典故事:
故事名稱 | 講述頻率 | 特別道具 | 觀眾最愛橋段 |
---|---|---|---|
林投姐傳奇 | 每週必講 | 自製林投葉道具 | 半夜哭聲那段 |
嘉慶君遊台灣 | 每月三次 | 古地圖複製品 | 遇到平埔族的情節 |
廖添丁傳 | 雙週一次 | 紅巾 | 偷富濟貧的瀟灑模樣 |
最近張老師還跟上時代,開始用手機錄製說書影片。雖然他老是抱怨「這支手機比我的扇子還難搞」,但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聽到這些台灣老故事,他還是很認真地學習怎麼上傳到YouTube。有時候拍到一半還會突然停下來問:「啊我這樣講,後生仔聽得懂嗎?」然後自己又重錄好幾遍。
記得有次他講到一半,突然從口袋掏出智慧型手機,說要給大家看他在廟口拍到的老照片。結果按了半天打不開,最後還是旁邊的小學生幫忙解鎖,惹得全場笑成一團。不過這反而成了他最受歡迎的影片之一,在網路上被瘋傳呢!
講古張老師是誰?帶你認識這位説故事達人。在台灣的親子圈跟文青界,只要提到「講古」兩個字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位戴著圓框眼鏡、聲音像午後微風一樣舒服的張老師。他從2010年開始在台北大稻埕的老茶館說故事,沒想到一講就是15年,現在連高雄、台中的爸媽都會特地帶小孩北上聽他「開講」。
張老師最厲害的地方,就是把台灣的民間故事講得比Netflix還精彩。像是林投姐、廖添丁這些老故事,經過他的改編後,小朋友會聽到眼睛發亮,連阿公阿嬤都忍不住湊過來聽。他隨身那個繡著「講古」二字的藍色布袋裡,永遠裝著手作道具,可能是會發光的月亮燈,或是會「哇嗚」叫的虎爺布偶,每次掏出來都讓全場驚呼。
張老師小檔案 | 內容 |
---|---|
本名 | 張文瀚 |
出道時間 | 2010年 |
招牌特色 | 台語混國語的「雙聲道」講古 |
經典作品 | 《妖怪臺灣》、《夜市童話》 |
秘密武器 | 會根據觀眾反應即興改編劇情 |
最近這五年,張老師開始把故事搬上YouTube頻道,影片裡他坐在復古藤椅上,背後是手繪的台灣古早街景。有集講「白賊七」點閱破百萬,底下留言都是「小時候阿嬤講的版本沒這麼好笑啦」。他還開發出「客製化講古」服務,婚禮場講牛郎織女、企業尾牙講土地公招財,連科技公司都請他去教工程師怎麼把簡報說得引人入勝。
除了實體活動,張老師在Podcast上的《張老師講古電台》每週更新,最新一集講228公園的百年老樹傳說,開頭就用口技模仿樹葉沙沙聲。粉絲都說聽他節目像「耳朵吃滷肉飯」,濃濃台灣味中帶點幽默的肥油,越聽越上癮。現在連便利商店都能買到他跟插畫家合作的「台灣妖怪扭蛋」,證明好故事真的能跨越年齡跟時代。
講古張老師何時開始説故事?他的演藝生涯大公開!這位台灣家喻戶曉的說書人,其實早在30年前就開始了他的講古人生。當時還在電台當小助理的他,因為臨時代班講了一則民間故事意外爆紅,從此開啟了他用聲音說故事的奇幻旅程。
張老師本名張正義,年輕時其實是個害羞的理工男,完全沒想過自己會走上表演這條路。他常笑說:「第一次在電台講古時,手抖到連稿子都拿不穩,誰知道觀眾就愛這種真實感!」後來他慢慢發展出獨特的講古風格,把台灣的廟口文化、鄉野奇談都融入故事裡,讓聽眾彷彿身歷其境。
年份 | 重要里程碑 | 代表作 |
---|---|---|
1995 | 電台代班講古一炮而紅 | 《林投姐》系列 |
2002 | 出版第一本講古有聲書 | 《台灣鬼古全集》 |
2010 | 開始電視講古節目 | 《張老師講古》 |
2018 | 獲頒文化部說唱藝術保存者 | 《百年台灣民間故事》 |
這些年來,張老師不只活躍在傳統媒體,近年更跟上潮流開設YouTube頻道和Podcast。他特別喜歡在影片裡穿唐裝、拿摺扇,說這是「要讓年輕人覺得講古很潮」。有次直播時,他還即興把網路迷因改編成古裝版,讓網友笑到流淚,影片瞬間瘋傳。
除了說故事,張老師也熱心培育後進。他在社區大學開課十幾年,學生從8歲到80歲都有。最讓人感動的是,有位聽了他20年故事的阿嬤,去年帶著孫子一起來上課,三代同堂聽講古的畫面,成了課堂上最溫馨的風景。
講古張老師在説什麼故事?精選經典故事內容介紹來啦!這位台灣囡仔最愛的說書人,總是用生動的口吻把老故事講得活靈活現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張老師最常講的經典橋段,保證讓你聽完還想再聽!
張老師最擅長把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混搭,像《林投姐》這種台灣本土鬼故事,他會加入閩南語俗諺,把女主角的怨念講得讓人起雞皮疙瘩。還有《虎姑婆》這種童謠改編的故事,經過他的改編,連大人都會被嚇到不敢關燈睡覺咧!
故事名稱 | 特色亮點 | 適合年齡層 |
---|---|---|
林投姐 | 結合台南在地場景+因果報應 | 青少年以上 |
虎姑婆新編 | 加入現代校園元素+互動式問答 | 6-12歲 |
鄭成功開台 | 用Rap節奏講歷史+道具演示 | 全齡向 |
白賊七趣談 | 台語雙關語+即興觀眾參與 | 親子共聽 |
最近張老師還發展出「夜市人生」系列,把《周成過台灣》這種移民故事,配上烤香腸、彈珠台的音效,整個超有臨場感。他常說:「故事要讓人記得,就要有台灣人的氣口啦!」所以連《西遊記》這種老掉牙的故事,他都能用台語配音孫悟空,還加入珍珠奶茶當法寶,創意滿分。
特別推薦張老師的節慶特輯,像中秋節講《嫦娥奔月》會教大家玩博餅,清明節說《目連救母》就帶入潤餅文化。這些故事經過他的巧手改造,不但保留原本的寓意,還多了份台灣在地的親切感,難怪連菜市場的阿嬤都說:「張老師講古,比八點檔還精彩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