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玩遊戲時突然想到「蟹總有始有終」這句話,就像吃螃蟹要從螯腳開始慢慢吃到蟹黃,做事也該有頭有尾。這讓我想起前陣子玩《尼爾:自動人形》時,好多朋友問到底要玩幾輪才算真正破關,其實就跟拆蟹一樣,急不得啊!
說到遊戲時長,這裡整理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:
遊戲階段 | 平均花費時間 | 重點內容 |
---|---|---|
第一輪(A路線) | 10-15小時 | 熟悉操作,體驗主線劇情 |
第二輪(B路線) | 8-12小時 | 換角色視角,解鎖新劇情片段 |
第三輪(C/D/E) | 15-20小時 | 真正結局,支線任務全解鎖 |
就像吃螃蟹要按部就班,這遊戲也是要慢慢品味才能吃到精華。我認識幾個朋友為了趕進度直接跳結局,結果錯過好多隱藏劇情,跟直接吃蟹黃不吃腳一樣浪費啊!特別是那個突然懷孕的VR角色彩蛋(笑),要不是我耐著性子玩到第三輪根本遇不到。
說到這裡,想起前幾天在itch.io看到一個超有趣的體型變化模組,作者還特別標註「建議完整體驗所有膨脹階段」。這年頭連遊戲模組都在教我們「蟹總有始有終」的道理,要從小小的初始狀態玩到肚子快撐破才過癮。不過說真的,這種慢慢累積的成就感,確實比直接開外掛跳到結局來得有意思多啦!
現在很多遊戲都設計成多週目制,就像螃蟹有好幾個部位要慢慢拆解。有些玩家會抱怨要重複玩好幾輪很煩,但其實開發者通常都會在每輪加入新元素。像我第二輪用9S駭入系統時,才發現第一輪用2B根本看不到這些細節,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老饕吃蟹總要從螯腳開始吧。
蟹老闆為何總説做事要有始有終?原來跟這個童年故事有關。這位比奇堡最摳門的老闆,其實從小就養成了堅持到底的習慣,這都要從他小時候在蟹堡王打工的故事説起。那時候的蟹老闆還是個窮小子,為了賺零用錢跑去當洗碗工,結果第一天就差點放棄,因為堆積如山的碗盤讓他崩潰到想哭。但當時的老闆跟他説:「小蟹啊,你現在丟下這些碗跑掉,明天還是要面對雙倍的量啦!」
這件事讓蟹老闆學到超重要的一課,後來他還把這個經歷整理成表格,常常拿來教訓偷懶的員工:
情境 | 半途而廢的後果 | 堅持到底的好處 |
---|---|---|
洗碗工時期 | 被扣薪水還要洗更多碗 | 提早下班領獎金 |
開漢堡攤時期 | 浪費食材成本 | 累積熟客口碑 |
經營蟹堡王 | 員工流動率高 | 建立穩定團隊 |
説到蟹老闆年輕時開的第一個漢堡攤,那才叫慘烈。當時他為了省錢,連招牌都自己釘,結果釘到一半下雨就放棄了。隔天發現沒招牌根本沒客人,只好冒雨把招牌完成,結果當天就賣出破紀錄的50個漢堡。從此以後,他連收銀機的按鈕都要親手擦到發亮才肯下班,這種龜毛性格就是這樣養成的啦!
有次章魚哥偷懶沒擦完收銀台就想溜,被蟹老闆抓到後整整唸了兩小時。他邊罵邊拿出當年的打工紀錄本,上面密密麻麻寫著每天洗碗的數量,最後一頁還用紅筆寫著:「7月12日,洗破3個碗,但堅持洗完所有碗盤,老闆多給10元獎金。」難怪現在他連漢堡的酸黃瓜片數都要計較,根本就是童年陰影造成的強迫症嘛!
新手養蟹必看!如何讓你的螃蟹完整走完脱殼週期
養螃蟹最讓人緊張嘅時刻莫過於睇住佢哋脱殼啦!好多新手都會喺呢個階段手忙腳亂,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重點,就能幫你嘅蟹仔平安渡過呢個重要成長期。首先一定要記住,脱殼前嘅螃蟹會變得特別安靜,食慾下降甚至完全唔食嘢,呢個時候千祈唔好以為佢病咗就亂咁搞佢啊!
環境設定絕對係關鍵,特別係水質同濕度要控制好。以下係幾個重要參數嘅參考表格:
項目 | 理想數值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水溫 | 25-28°C | 溫度驟變會導致脱殼失敗 |
酸鹼度(pH) | 7.5-8.5 | 每日檢測一次最穩陣 |
鹽度 | 1.020-1.025 | 海水蟹專用,淡水蟹唔需要 |
底砂深度 | 至少5cm以上 | 提供足夠空間俾佢哋挖洞躲藏 |
脱殼期間最緊要係保持環境穩定,千祈唔好成日去搞個缸。我見過好多心急嘅主人,成日拎起啲蟹嚟睇佢哋脱殼進度,結果反而害死咗佢哋。記住啊,脱殼後嘅新殼需要時間硬化,呢個時候嘅螃蟹超級脆弱,連其他同伴都可能攻擊佢,所以最好單獨飼養或者準備多啲躲藏空間。
食物方面要特別注意補鈣,我會建議喺平時就加入墨魚骨或者專門嘅蟹用鈣粉。脱殼前後可以餵啲高蛋白質食物,例如蝦肉或者紅蟲,幫助佢哋恢復體力。有樣嘢好多人唔知,就係脱殼後嘅舊殼唔好即刻清走,螃蟹會食返部分舊殼嚟補充礦物質㗎!
蟹農阿明分享:什麼時候是觀察螃蟹生命週期的最佳時機,這個問題其實要看你想觀察哪個階段啦!阿明在台南養蟹已經十幾年,他說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看頭,就像我們人類也有春夏秋冬一樣,螃蟹的生命週期也是分階段的,而且跟潮汐、水溫都有很大關係喔!
阿明最推薦大家觀察的時間是農曆三月到六月,這時候剛好是螃蟹的繁殖季,在潮間帶可以看到母蟹抱卵的珍貴畫面。特別是農曆初一十五前後的大潮期間,退潮時沙灘上會有很多螃蟹出來活動,運氣好還能看到小螃蟹剛孵化的樣子,超可愛的!不過要記得穿雨鞋,不然被螃蟹夾到腳趾可是會痛到跳起來。
觀察時段 | 最佳月份 | 可觀察內容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---|
繁殖期 | 3-6月 | 母蟹抱卵、交配行為 | 避免驚擾產卵母蟹 |
孵化期 | 5-8月 | 幼蟹群聚、蛻殼過程 | 需準備放大鏡觀察 |
成長期 | 9-12月 | 覓食行為、領域爭奪 | 可記錄殼寬變化 |
越冬期 | 1-2月 | 洞穴棲息、活動降低 | 需耐心等待觀察 |
阿明說要看螃蟹蛻殼的話,最好是選在夏天的清晨,因為水溫比較高,螃蟹新陳代謝快,比較容易看到牠們「換新衣服」的過程。他記得去年七月在將軍區的養殖池,一個早上就記錄到十幾隻螃蟹在蛻殼,那個畫面真的很神奇,舊殼就像一件透明雨衣一樣完整脫下來,新殼還是軟軟的要等幾個小時才會變硬。
如果是想觀察螃蟹的覓食行為,阿明建議可以帶些魚肉或蛤蜊當誘餌,傍晚時分放在潮間帶的石頭邊。他說台灣常見的鋸緣青蟹最愛吃這些,而且牠們的覓食方式很有戲,會用螯足把食物夾起來轉啊轉的,有時候兩隻螃蟹還會為了搶食物打架,那個畫面既好笑又充滿野性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