獸
獸字有二義:一、禽獸的總稱;二、四足的哺乳動物。
四足的哺乳動物


獸字可指四足的哺乳動物,通常指野獸。古代有“獸”字,指捕捉禽獸的活動。二字通用。
野獸
獸者,以狐狼之屬為例。據《説文》獸毛蟲總號記載,按,獸中可畜養者則曰獸。
狩獵
“獸”字最早見於甲骨文,表示帶着獵狗和工具去狩獵。
獸的各種意義
用詞 | 意思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獸目 | 野獸的眼睛 | 《儀禮》 |
獸工 | 治皮革的工匠 | 《説文》獸毛蟲總號 |
獸人 | 居心險惡、有如禽獸之人 | 《周禮·庭氏》注 |
獸駭 | 獸類受驚時狂奔亂竄 | 《儀禮》 |
獸吻 | 門環上的裝飾物 | 《儀禮》 |
獸臣 | 古官名。掌管山澤、田獵之事 | 《周禮·庭氏》注 |
獸頭大門 | 豪門顯貴、宮殿寺觀之正門上的門環 | 《儀禮》 |
獸 Pacer | 獸疾走 | 《儀禮》 |
結論
獸字具有多元的含義,可以指禽獸的總稱,也可以指四足的哺乳動物。其多種意義反映出人類對動物的認識和尊重。
獸意思:探尋字彙背後的文化與符號
獸,作為一個漢字,擁有豐富的含義和文化內涵。它的“獸意思”不僅僅侷限於指稱動物,更藴含着深層的文化與社會意義。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“獸意思”:
1. 字源演變
“獸”字的字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,最初的形體像是一隻蹲坐的狗,後來逐漸演變為更加抽象的形狀,最終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“獸”字。
時期 | 時期名稱 | 形體演變 |
---|---|---|
甲骨文 | 商代 | 一隻蹲坐的狗 |
金文 | 西周 | 更為抽象 |
大篆 | 戰國 | 與今天的“獸”字相似 |
小篆 | 秦代 | 與大篆相同 |
楷書 | 出現於漢代 | 固定為今天的“獸”字 |
2. 詞彙含義
“獸”字的含義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:
- 指稱動物:這是“獸”字最基本的含義,泛指哺乳動物,與“禽”相對。
- 象徵兇猛和力量:由於部分獸類體型較大,性情較為兇猛,因此“獸”字也常用於形容兇猛和力量,例如“野獸”,“猛獸”。
- 代表未知和恐懼:在古代,人們對於自然界存在着許多未知和恐懼,而一些體型巨大的獸類往往被視為威脅,因此“獸”字也象徵着未知和恐懼, 例如“怪獸”,“魔獸”。
- 比喻貪婪和殘暴:由於部分獸類具有貪婪和殘暴的特性,因此“獸”字也被用來比喻貪婪和殘暴的人或行為,例如“衣冠禽獸”。
3. 文化象徵
“獸”字在不同文化中也擁有不同的象徵意義:
- 中國文化: 在中國文化中, “獸”字與五行和八卦等傳統文化元素息息相關, 被賦予了豐富的神話傳説和寓意。 例如, 十二生肖中的部分動物也屬於“獸”, 每個生肖都代表着特定的性格和命運。
- 西方文化: 在西方文化中, “獸”字與神話故事和宗教信仰息息相關。 例如, 希臘神話中的半人半獸生物, 基督教文化中的惡魔等都屬於“獸”的範疇。
4. 社會意義
“獸”字在社會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:
- 警示作用: 部分兇猛的獸類會對人類造成威脅, 因此 “獸”字也起到警示作用, 提醒人們注意安全。
- 藝術創作: 獸類形象常出現在文學作品,雕塑和繪畫等藝術創作中, 賦予作品更多的寓意和內涵。
- 文化傳承: 獸類文化是人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 通過對獸類文化的瞭解, 可以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。
總而言之, “獸”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漢字, 更藴含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社會意義。 從字源演變到詞彙含義, 從文化象徵到社會意義, “獸” 字都展現了人類文明的智慧和創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