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爸媽必看!認識新生兒血管斑的常見類型與照護重點
最近在媽媽社團看到好多新手爸媽在問寶寶臉上紅紅的是什麼,其實那很有可能是常見的新生兒血管斑喔!這些血管斑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幾週內出現,雖然看起來有點嚇人,但大部分都是良性的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種常見的血管斑類型,讓爸媽們不用太緊張。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「鮭魚斑」,這種淡粉紅色的斑塊通常出現在寶寶的後頸部、眼皮或額頭,台灣人俗稱「天使之吻」。這種斑點通常會在寶寶1-2歲時自然消退,完全不需要特別治療。我女兒小時候後頸就有一大片,現在3歲已經完全看不到了呢!
血管斑類型 | 外觀特徵 | 常見位置 | 消退時間 |
---|---|---|---|
鮭魚斑 | 淡粉紅色平坦斑塊 | 後頸、眼皮、額頭 | 1-2歲自然消退 |
草莓狀血管瘤 | 鮮紅色隆起腫塊 | 臉部、頭部、軀幹 | 5-7歲逐漸消退 |
葡萄酒色斑 | 深紫色平坦斑塊 | 臉部、四肢 | 不會自行消退 |
另外一種比較明顯的是「草莓狀血管瘤」,這種血管斑會呈現鮮紅色且稍微隆起的樣子,就像一顆小草莓。這種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後幾週才出現,而且會快速長大,讓很多爸媽很擔心。不過別緊張,這種血管瘤大多會在寶寶5-7歲時自己慢慢消退,只有少數情況需要就醫治療。
只需填寫你的電郵便可獲得:
真人為你批算八字命格,
1000字免費分析報告
最後要提醒的是「葡萄酒色斑」,這種血管斑呈現深紫色,而且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退。如果長在臉部可能會影響外觀,建議可以諮詢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雷射治療。我表妹的寶寶就有這種斑,在台北長庚做了幾次雷射後改善很多,現在幾乎看不到了。
照顧有血管斑的寶寶其實很簡單,平時只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去抓,避免陽光直射造成色素沉澱就好。如果斑塊有突然變大、出血或潰瘍的情況,才需要立即就醫。記得我兒子小時候有草莓狀血管瘤,每次洗澡我都特別小心不要用力搓洗那個部位,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雖然緊張,但都是很珍貴的育兒經驗呢!
新生兒血管斑是什麼?新手爸媽必看的小知識
最近有好多新手爸媽在問,寶寶臉上或身上出現紅紅的斑點到底是什麼?其實這就是俗稱的「血管斑」啦!這種情況在新生兒中超級常見,大概有30%的寶寶會出現,尤其是早產兒機率更高。今天就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問題,讓爸媽們不用自己嚇自己~
血管斑其實就是皮膚表層的微血管擴張造成的,最常見的就是「鮭魚斑」和「草莓痣」這兩種。鮭魚斑通常出現在後頸部、眼皮或額頭,看起來淡粉紅色的;草莓痣則是凸起的鮮紅色斑點,可能會隨著寶寶長大而變明顯。不過別擔心,大部分都會隨著時間慢慢變淡喔!
血管斑類型 | 外觀特徵 | 常見位置 | 消退時間 |
---|---|---|---|
鮭魚斑 | 淡粉紅色平坦斑塊 | 後頸、眼皮、額頭 | 1-2歲內 |
草莓痣 | 鮮紅色凸起斑塊 | 臉部、四肢、軀幹 | 5-7歲左右 |
葡萄酒色斑 | 深紅色或紫色斑塊 | 臉部、四肢 | 通常不會自行消退 |
很多爸媽第一次看到寶寶身上有這些斑點都會很緊張,但其實只要觀察斑點的變化就好。如果斑點沒有快速變大、出血或潰爛,基本上都不需要特別處理。記得不要自己亂擦藥膏或聽信偏方,最保險的做法還是帶寶寶給小兒科醫生確認一下。平常洗澡時也要特別溫柔,不要用力搓揉這些部位喔!
有些血管斑可能會隨著寶寶哭鬧或體溫升高變得更明顯,這是因為血管擴張的關係,屬於正常現象。如果發現斑點面積突然變大很多,或是出現在眼睛周圍影響視力,就要趕快帶去醫院檢查。現在醫療技術很進步,真的有需要治療的話,雷射或藥物都能有效改善,所以不用太焦慮啦~
為什麼寶寶臉上會出現紅色血管斑?醫師來解答
最近有好多新手爸媽在問:「為什麼寶寶臉上會出現紅色血管斑?醫師來解答」,其實這個問題真的超常見的啦!這些紅色斑點看起來像小血管擴張,通常出現在眼皮、額頭或後頸,台灣人習慣叫它「天使之吻」或「鮭魚斑」,聽起來是不是很可愛?但其實這是一種叫做「新生兒血管斑」的現象,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喔。
這些紅色斑點的形成原因,主要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,血管發育過程中有些微小的異常。不過爸媽們不用太擔心,根據統計,約有40-60%的新生兒會出現這種情況。特別是皮膚比較白的寶寶,看起來會更明顯一點。我家表妹的小孩出生時額頭就有一大片,現在兩歲多已經淡到幾乎看不見了耶!
常見類型 | 出現部位 | 消退時間 | 是否需要治療 |
---|---|---|---|
鮭魚斑 | 眼皮、額頭、後頸 | 1-2歲自然消退 | 通常不需要 |
草莓狀血管瘤 | 臉部、身體任何部位 | 部分會自行消退 | 觀察或雷射治療 |
葡萄酒色斑 | 臉部、四肢 | 不會自行消退 | 需要雷射治療 |
醫師特別提醒,雖然大部分血管斑都是無害的,但如果發現斑塊快速變大、出血或伴隨其他症狀,就要趕快帶寶寶去看醫生。我鄰居阿美姊的孫女就是這樣,本來以為只是普通的紅斑,後來發現是血管瘤,還好及早治療現在恢復得很好。平常照顧寶寶的時候,記得不要用力搓揉這些紅斑部位,洗澡時水溫也不要太高,避免刺激到嬌嫩的皮膚。
很多家長會問要不要擦藥膏或做什麼特別護理,其實只要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就好。我問過小兒科醫師朋友,他說除非是特殊情況,否則連保養品都不太需要擦。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,給寶寶一點時間,這些紅色斑點通常會隨著長大慢慢變淡。記得我堂哥的雙胞胎出生時滿臉都是,現在上幼稚園了完全看不出來,所以真的不用太緊張啦!
新手爸媽看到寶寶身上出現紅斑總是特別緊張,到底如何判斷寶寶的紅斑是不是血管瘤?其實血管瘤和一般紅斑還是有明顯差異的,只要掌握幾個觀察重點,就能初步分辨。最常見的草莓狀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後2-4週才出現,而且會隨時間變大凸起,表面摸起來有點像草莓的顆粒感,這和普通的皮膚紅疹或胎記很不一樣。
血管瘤的生長變化是重要判斷依據,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簡單對照表:
特徵 | 血管瘤 | 一般紅斑/胎記 |
---|---|---|
出現時間 | 出生後2-4週 | 出生時或任何時間 |
生長速度 | 快速增大(前6個月最明顯) | 幾乎不變或緩慢變化 |
觸感 | 凸起、有顆粒感 | 平坦或輕微凸起 |
顏色 | 鮮紅色或深紅色 | 粉紅或淡紅色 |
按壓變化 | 變白後恢復原色 | 顏色無明顯變化 |
平常幫寶寶洗澡或換尿布時,可以特別注意紅斑的變化。如果發現紅斑在短時間內明顯變大變厚,或是出現在眼睛、嘴巴周圍等特殊部位,建議儘快帶去給小兒科或皮膚科醫師檢查。有些血管瘤生長在內臟器官附近,可能需要超音波等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認。
除了觀察外觀,也要留意寶寶有沒有因為紅斑出現不適反應。普通的紅斑通常不會痛也不會癢,但快速生長的血管瘤有時會伴隨輕微疼痛或潰瘍。如果寶寶經常哭鬧或用手去抓紅斑部位,可能就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警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