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小時候唱的那首童謠嗎?「我家門前有小河,後面有山坡~」每次哼起這首歌,就會想起外婆家旁邊那條清澈的小溪。現在住在都市裡,這種景象真的越來越難見到了,不過偶爾回鄉下,還是會被那種簡單的美好感動到。
那條小河雖然不寬,但可是我們這些小孩的遊樂場。夏天最愛跟表兄弟姊妹們在那裡玩水,還會比賽誰能找到最多的河蜆。大人們總是在旁邊叮嚀要注意安全,但我們哪聽得進去,玩到全身濕透才甘願回家。現在想想,那時候的快樂真的好純粹。
小河回憶 | 小時候 | 現在 |
---|---|---|
水質 | 清澈見底 | 偶爾會混濁 |
生物種類 | 魚蝦很多 | 只剩少數吳郭魚 |
玩樂方式 | 抓魚摸蜆 | 只能散步看風景 |
河邊的榕樹下是阿公最愛乘涼的地方,他總是一手搖著扇子,一手拿著收音機聽歌仔戲。我們這些孫子要是玩累了,就會跑過去討冰棒吃。阿公的口袋裡永遠有零錢可以買枝仔冰,那種甜甜的滋味,現在想起來還是會流口水。
最近帶小孩回老家,發現小河兩旁都鋪上了水泥步道,雖然整齊多了,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。小朋友蹲在河邊找魚的樣子,讓我想起當年的自己。時代在變,但人對自然的嚮往好像永遠不會變。真希望這樣的小河風景,能夠一直保留下去,讓更多孩子有機會體驗我們當年的快樂。
「我家門前有小河是真的嗎?帶你走訪台灣鄉間真實場景」,這句從小聽到大的童謠歌詞,其實在台灣許多鄉鎮都能找到真實寫照。今天就帶大家看看那些真的住在小河邊的台灣鄉村人家,他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模樣。走在這些村落裡,你會發現時間彷彿慢了下來,阿公阿嬤坐在河堤邊泡茶聊天,小朋友光著腳丫在淺灘抓魚蝦,這種畫面在都市根本看不到啊!
台灣鄉間常見的小河生活場景:
地區 | 特色 | 當地人日常 |
---|---|---|
宜蘭冬山 | 水圳密布 | 洗菜、洗衣都在河邊完成 |
南投埔里 | 清澈溪流 | 下午茶時間直接在溪邊擺桌 |
台南後壁 | 灌溉溝渠 | 阿伯們用傳統竹筏採收菱角 |
花蓮鳳林 | 天然野溪 | 夏天成為孩子們的天然泳池 |
這些小河不只是風景,更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。早上你會看到阿姨們蹲在河邊的石板上搓洗衣物,傍晚時分則換成下班回家的農夫在河裡洗腳。最有趣的是,很多人家真的會把自家種的蔬菜直接放在流動的河水中保鮮,這種天然的冰箱都市人根本想像不到吧!
說到這些鄉間小河,不得不提它們面臨的危機。隨著現代化發展,有些河道被加蓋或污染,原本清澈見底的水流變得混濁。不過近年來很多社區開始推動河川復育,像彰化永靖就成功讓原本發臭的排水溝重現生機,現在又能看到婦女們在河邊話家常的畫面了。這些改變讓人感動,也證明台灣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。
為什麼老一輩都愛唱『我家門前有小河』這首童謠?
每次聽到長輩們哼起「我家門前有小河,後面有山坡…」這首童謠,總覺得特別親切。這首歌其實是1960年代台灣校園民歌時期的經典作品,由作曲家林福裕創作,歌詞描繪的鄉村景色正是那個年代台灣人共同的童年記憶。老一輩愛唱這首歌,不僅因為旋律簡單好記,更因為它承載著他們對純樸生活的懷念。
那個年代台灣剛從農業社會轉型,許多人家門前真的有小河、後面有山坡,歌詞裡「山坡上面野花多,野花紅似火」的景象,就是他們兒時最真實的生活寫照。現在都市化後,這種自然景色越來越少見,這首歌反而成了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情感橋樑。
歌曲特色 | 老一輩喜愛原因 |
---|---|
簡單旋律 | 容易上口,適合教小孩唱 |
鄉村題材 | 喚起童年回憶 |
重複歌詞 | 記憶點深刻 |
自然意象 | 懷念逝去的田園風光 |
這首歌還有一個特別之處,就是它被收錄在國小音樂課本裡長達數十年,幾乎每個台灣人都會唱。老一輩喜歡用它來跟孫輩互動,一邊唱一邊解釋「小河可以抓魚」、「山坡可以放牛」的往事,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的童年故事傳承下去。這種跨世代的情感交流,讓這首簡單的童謠有了更深的意義。
有趣的是,這首歌的歌詞版本其實有很多種,不同年代、不同地區的人可能會唱出稍微不同的詞。比如有人會唱「小河裡有白鵝」,也有人唱「小河裡有魚蝦」,這種微妙的差異反而成為長輩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,彼此笑著比較誰記得的版本才是「正版」。
如何在家門口打造迷你生態池?小河景觀DIY教學
想不想讓你家門口多一個會呼吸的小天地?今天來教大家用超簡單的方法,打造一個迷你可愛的生態池!不用花大錢請專業園藝公司,自己動手就能做出超有fu的小河景觀,連鄰居都會跑來問你怎麼做的啦~
首先準備材料很簡單,去五金行或園藝店就能一次買齊。記得要選深度約30-50公分的容器,塑膠盆、水泥槽或是廢棄浴缸都可以回收利用。重點是要先想好要放在哪個位置,最好是有半日照的地方,太曬會長太多藻類,完全沒陽光又怕植物長不好。
材料清單 | 數量建議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防水容器 | 1個 | 深度至少30公分 |
水生植物 | 3-5種 | 建議搭配沉水、浮葉、挺水植物 |
裝飾石頭 | 適量 | 大小混搭更自然 |
水泵(選配) | 1組 | 如果要流水聲才需要 |
水生土 | 5-10公斤 | 不能用一般園藝土 |
擺設的時候記得先鋪一層約5公分厚的粗砂當底層,再放水生土。植物要分區種植,高的像是香蒲、水蠟燭放後面,中間可以種睡蓮,前面放些浮萍或滿江紅。石頭要擺得自然一點,可以參考溪流的樣子,大石頭放兩側,小石子鋪中間。如果空間允許,加個小水泵讓水循環,會更有流水潺潺的感覺喔!
養護部分其實比想像中簡單,每週補一次蒸發掉的水分就好。記得要用靜置過的自來水或雨水,直接用水龍頭的水對小生物太刺激。大概2-3個月清理一次落葉和過多的藻類,保持水質乾淨。很快你就會發現有青蛙、蜻蜓來做客,變成真正的生態系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