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小時候家旁邊那條大水溝,是我們這群孩子的秘密基地。每到放學時間,書包一丟就往溝邊跑,雖然大人總說危險,但對我們來說那裡就是最棒的遊樂場。現在想想,那條水溝見證了整個社區的變遷,也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回憶。
大水溝的四季變化真的超有趣,我們這些在地小孩最清楚了:
季節 | 水溝特色 | 小孩活動 |
---|---|---|
春天 | 水位較低,長滿野花野草 | 抓蝌蚪、採野花 |
夏天 | 水量充沛,偶爾暴漲 | 折紙船比賽、打水漂 |
秋天 | 落葉堆積,水流變緩 | 撿樹葉做手工、烤地瓜 |
冬天 | 水位最低,露出溝底 | 探險找”寶物”、玩躲貓貓 |
以前的水溝生態超豐富,除了常見的吳郭魚,偶爾還能看見鱉或是水蛇。放學後最愛跟同學比賽誰能找到最特別的生物,雖然常常被媽媽罵弄得全身髒兮兮,但那種單純的快樂現在想起來還是會笑。水溝兩旁長滿了雜草和野花,我們總愛摘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來玩扮家家酒,或是把花瓣丟進水裡看它漂流。
隨著都市發展,現在很多大水溝都被加蓋或整治成排水溝了。雖然變得更安全整潔,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。前陣子經過小時候那條水溝,發現它變成了一條普通的水泥渠道,旁邊還多了圍欄。問了附近的老店家才知道,因為去年颱風淹水太嚴重,政府才決定全面整治。看著現在的孩子都在玩手機,突然很懷念那個在水溝邊玩到忘記回家的夏天。
誰該負責清理社區大水溝?裏長教你如何通報
最近颱風季節又要到了,每次下大雨最怕的就是社區大水溝堵塞造成淹水。很多鄰居都在問:「到底誰該負責清理這些大水溝啊?」其實根據《排水管理辦法》,不同類型的水溝有不同單位負責,不是所有水溝都歸政府管喔!我們特別訪問了在地服務10年的張里長,來教大家怎麼判斷跟通報。
首先要注意水溝的位置跟類型。如果是社區內部的排水溝,通常是由管委會或住戶共同維護;但如果是連接到公共排水系統的主要溝渠,就屬於政府單位的管轄範圍。張里長說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家搞不清楚權責,結果通報錯單位耽誤處理時間。
水溝類型 | 負責單位 | 聯絡方式 |
---|---|---|
社區內部排水溝 | 管委會/住戶 | 向社區總幹事反映 |
巷道側溝 | 區公所 | 1999市民專線 |
主要排水幹道 | 水利處 | 各縣市水利局網站 |
張里長分享實際案例,上個月有住戶發現巷口側溝嚴重堵塞,直接打給水利局卻被轉了好幾個單位。後來里長幫忙確認是區公所業務,通報後3天就來清淤了。他提醒大家通報時要準備好具體位置(最好有照片)和堵塞情況描述,像「XX路XX巷轉角水溝有垃圾堆積」這種明確資訊能加快處理速度。
另外有些老社區的水溝因為年久失修,可能會有結構性問題。張里長建議這種情況要聯合多戶居民一起反映,必要時可以透過里辦公室正式行文給相關單位。他特別提到最近區公所有推出「水溝清疏預約服務」,在颱風季前會優先處理民眾通報的熱點區域,大家記得把握時間在5-6月提前申請。
最近颱風季要來了,大家有沒有發現家附近的大水溝開始飄出異味啊?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生大水溝堵塞?雨季前必看這篇就對了!其實每年5月到9月這段期間,特別是颱風來臨前,水溝最容易塞住。因為平時大家可能沒注意,但累積的樹葉、垃圾和油垢,遇到暴雨就會一次爆發,整個排水系統直接癱瘓給你看。
說到水溝堵塞的原因,真的什麼千奇百怪的都有。最常見的就是餐廳的廚餘油污,還有附近工地偷倒的建築廢料。我家樓下那條水溝上個月才清過,結果才兩週又塞住,原來是隔壁早餐店直接把煎台廢油往水溝倒,超沒公德心的!
堵塞原因 | 發生頻率 | 最嚴重時段 |
---|---|---|
樹葉堆積 | 高 | 颱風前夕 |
廚餘油污 | 非常高 | 全年無休 |
塑膠垃圾 | 中 | 連假後 |
建築廢料 | 低 | 工地施工期 |
前陣子我們社區才因為水溝堵塞鬧上新聞,整個地下室變成游泳池。里長說平常就要定期清理,但住戶們都覺得「還沒塞就不用清」,結果一場午後雷陣雨就讓大家後悔莫及。特別是老舊社區的排水管本來就比較窄,再加上這幾年極端氣候,雨量都比以前大很多,真的不能再用老觀念看待清溝這件事。
最讓人頭痛的是那些隨手亂丟的飲料杯和塑膠袋,颱風天被沖進水溝後會卡在轉彎處,形成一個超大的垃圾壩。去年颱風時我們這邊淹水,清潔隊撈出來的垃圾裡還有整組沙發,到底是誰這麼沒良心啦!
大水溝裡撿到手機怎麼辦?三步驟處理秘訣
那天經過巷口大水溝,突然看到一支手機躺在溝底閃閃發亮,這種狀況真的讓人超糾結!撿起來怕被告侵占,不撿又覺得很可惜。其實遇到這種情況只要掌握三個簡單步驟,就能安心處理又不會惹上麻煩。
首先最重要的是確認手機狀態,如果螢幕還亮著或有電量顯示,可以先試著滑開看看有沒有緊急聯絡資訊。很多手機鎖定畫面都會設定緊急聯絡人,這時候就能直接聯繫機主。要是手機已經沒電或泡水損壞,建議直接送到附近派出所,警察杯杯都有專業設備可以處理。
第二步要注意蒐證保護自己,現在人手一支手機錄影超方便,記得先拍下撿到手機的地點和當下狀況。特別是那種卡在溝底縫隙的,最好連周圍環境一起拍清楚。這個動作看起來很龜毛,但真的遇到糾紛時就是最好的證明,畢竟台灣法律對拾得物有明確規定。
最後分享一個實用對照表,幫大家快速判斷不同情況該怎麼做:
手機狀況 | 建議處理方式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有電可操作 | 聯繫緊急聯絡人或送派出所 | 不要亂翻相簿或通訊錄 |
泡水損壞 | 直接送警局登記 | 用衛生紙包好避免二次傷害 |
高價旗艦機 | 建議全程錄影蒐證 | 可請便利商店店員當見證人 |
有明顯個人資訊 | 試著在社群發文協尋 | 遮住部分資訊避免冒領 |
記得以前鄰居阿伯就遇過這種事,他在菜市場旁邊的大排撿到iPhone,本來想說等失主打來,結果手機泡水根本打不開。後來他靈機一動把手機放在原處拍照後送警局,果然三天後就順利物歸原主還上了地方新聞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