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十二天干地支可以這樣玩!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傳統智慧
大家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老一輩的人總愛說「今年是甲子年」、「你屬猴的」這些話?其實這些都跟我們華人文化中很重要的「十二天干地支」有關啦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有趣的傳統曆法系統,保證讓你對農民曆有全新的認識~
先來個簡單的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,天干地支其實就是由10個天干和12個地支組合而成的60甲子循環:
天干 | 甲 | 乙 | 丙 | 丁 | 戊 | 己 | 庚 | 辛 | 壬 | 癸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五行 | 木 | 木 | 火 | 火 | 土 | 土 | 金 | 金 | 水 | 水 |
地支 | 子 | 丑 | 寅 | 卯 | 辰 | 巳 | 午 | 未 | 申 | 酉 | 戌 | 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生肖 | 鼠 | 牛 | 虎 | 兔 | 龍 | 蛇 | 馬 | 羊 | 猴 | 雞 | 狗 | 豬 |
說到這個,不得不提台灣人最愛用的農民曆。你知道嗎?每次翻開農民曆看到的「今日宜嫁娶」、「忌動土」,其實都是根據天干地支的組合來推算的。像今年2025年是乙巳年,乙屬木、巳屬蛇,所以今年出生的寶寶就是「木蛇」命,老一輩的人會根據這個來幫小孩取名字補五行呢!
現代年輕人可能覺得這很玄,但其實天干地支在台灣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。像是選舉看風水、開店挑日子,甚至連買房都要看方位。我阿嬤就超信這個,每次要出遠門一定要翻農民曆看吉時,雖然我們年輕人常笑她迷信,但不得不說有時候還真的準得可怕!
最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,很多台灣年輕人開始用天干地支來玩每日運勢小測驗。就像國外有星座運勢一樣,我們也可以用出生年的天干地支來看看今天的幸運色、適合做什麼事。比如屬猴的人今天可能適合談合作,屬虎的人則要小心口舌之爭,玩起來還挺有意思的!
十二天干地支到底是什麼?台灣人一定要懂的基本常識
每次看農民曆或是聽到長輩說「今年是甲辰年」就一頭霧水嗎?其實天干地支是華人文化中超級重要的計時系統,從古早用到現在,連我們台灣的廟宇活動、生肖運勢都跟它有關喔!今天就來用最生活化的方式,帶大家認識這個老祖宗的智慧。
天干有十個,地支有十二個,兩兩搭配就形成了六十甲子的循環。你可能不知道,這個系統不只拿來算年份,連時辰、方位都可以用!像是我們常說的「子時」就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,「午時」就是中午11點到下午1點,這些都是地支的概念啦~
天干 | 地支 | 組合範例 |
---|---|---|
甲 | 子 | 甲子年 |
乙 | 丑 | 乙丑年 |
丙 | 寅 | 丙寅年 |
… | … | … |
現在是2025年,查一下就知道是乙巳年。這個系統最厲害的地方在於,它把時間和自然萬物的變化連結在一起。比如「甲」像樹木剛冒芽、「乙」像草木彎曲生長,每個字都有它的象徵意義。台灣很多傳統節氣、農事活動,甚至中醫養生觀念,都跟這個系統密不可分。
下次聽到人家在討論「今年流年怎麼樣」,或是看到農民曆上寫「今日沖馬」,就不會覺得是在講外星語啦!這些都是天干地支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。像是結婚要合八字、搬家要挑吉日,全部都要看這個系統,可以說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傳統智慧呢。
何時會用到天干地支?台灣傳統節氣與農民曆解析
講到天干地支,很多台灣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農民曆上那些看不懂的符號吧?其實這些老祖宗的智慧到現在都還超實用的啦!像是結婚挑日子、搬家看時辰,甚至是開市拜拜,都要參考天干地支搭配的黃道吉日。就連我們常聽到的「今年是甲辰年」這種說法,也是用天干地支來紀年的喔!
台灣人最熟悉的24節氣其實也和天干地支有關聯,老一輩的農夫都靠這個來決定播種收割的時間。像是「穀雨」前後要插秧、「立冬」就要開始準備曬蘿蔔乾,這些生活智慧都是從天干地支的循環推算出來的。現在雖然有手機天氣預報,但很多傳統市場的攤販阿伯還是會看農民曆上的節氣來進貨呢!
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最常用的天干地支應用場景,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老一輩這麼重視這些傳統曆法了:
使用時機 | 常見應用 | 例子 |
---|---|---|
婚喪喜慶 | 擇日、合八字 | 結婚選「黃道吉日」避開「沖煞」 |
節氣農事 | 播種、收割參考 | 清明前後插秧、霜降採收柿子 |
傳統節日 | 端午、中秋日期計算 | 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(地支午月午日) |
命理算命 | 生辰八字排盤 | 用出生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推算運勢 |
農民曆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可不是裝飾用的,裡面藏著超多生活小撇步。像是「今日宜沐浴」可能代表適合剪頭髮、「忌遠行」可能是天氣不穩的日子。雖然年輕人現在都用手機看日期,但家裡長輩還是會堅持在牆上掛一本農民曆,過年時更要特別買新的來「撕日子」呢!
說到節氣對台灣生活的影響,從飲食就能看得出來。像是冬至一定要吃湯圓、立春要「咬春」吃蘿蔔,這些習俗都是跟著天干地支的節奏走的。甚至中醫養生也會參考節氣變化,告訴你「白露」要防秋燥、「大暑」要喝綠豆湯,根本是古人版的生活氣象台啊!
為什麼台灣老一輩還在用天干地支?背後的歷史文化其實跟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。走在台灣的廟口或傳統市場,還是常聽到阿公阿嬤說「今年是乙巳年」或「下個月農曆七月」,這種時間計算方式已經流傳超過三千年,從商朝甲骨文時代就有記載,可以說是華人文化最古老的「行事曆」系統之一。
天干地支不光是記年那麼簡單,它還融合了五行(金木水火土)、陰陽觀念,甚至影響到傳統醫學和風水。老一輩用它來挑結婚日子、看農作時機,連中醫把脈都要參考節氣變化。我阿公就常說:「以前種田要看廿四節氣,什麼時候播種、收割,老祖宗的智慧都在這些干支裡頭。」
天干地支組合 | 常見用途 |
---|---|
甲子、乙丑等 | 記年、算命 |
子時、丑時等 | 時辰劃分 |
天干配五行 | 中醫養生 |
地支對生肖 | 本命年禁忌 |
這種時間系統之所以能在台灣保存下來,跟早年農業社會需求有關。像我們台南的鹽水蜂炮,至今還是照農曆正月十五舉辦;許多宮廟安太歲、點光明燈,也一定要用天干地支年來計算。現在年輕人可能覺得用手機查日期就好,但對老輩人來說,這些符號代表的不只是時間,更是整套生活智慧跟信仰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