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台灣的老字號海鮮餐廳,鮑一樓絕對是許多老饕心中的首選。這家開業超過一甲子的老店,從早期路邊攤做到現在氣派的店面,靠的就是對海鮮品質的堅持。每次走進店裡,那股濃郁的海味混著蔥蒜爆香的氣息,總讓人忍不住吞口水。老闆阿明師常說:「我們家的鮑魚啊,就是要讓客人吃到最原始的鮮甜!」這種堅持從選料到料理手法都看得出來。
這裡的招牌菜色可不是隨便說說的,光是鮑魚料理就有十幾種變化。最經典的「古法燜鮑魚」要用老母雞高湯慢煨8小時,上桌時那個膠質濃到會黏嘴唇。年輕師傅剛來學這道時,光是看火候就練了半年。店裡的海鮮都是當天凌晨從基隆崁仔頂直送,老主顧們甚至會指定要某艘漁船的貨色。
招牌菜色 | 特色 | 建議搭配酒水 |
---|---|---|
蒜蓉蒸鮑魚 | 現撈九孔鮑搭配獨門黃金蒜醬 | 冰鎮台灣啤酒 |
三杯鮑魚煲 | 加入老薑片與米酒爆香 | 陳年紹興酒 |
鮑魚海鮮粥 | 熬煮6小時的龍骨湯底 | 古早味紅茶 |
二樓的VIP包廂經常有政商名流低調聚餐,牆上那些泛黃的照片記錄著這家店的歷史。第三代老闆娘阿霞姐最愛說:「阮阿公那時代,客人都是拎著布袋裝錢來買乾鮑的!」現在雖然改用精緻禮盒,但老客人還是習慣週末來點份「鮑魚切盤」配著高粱酒話當年。廚房後頭那口傳承三代的老陶鍋,每天清晨四點就開始咕嘟咕嘟地燉著高湯,路過的街坊都說這是他們最熟悉的鬧鐘。
最近因為疫情關係,很多老客人改叫外送,但老師傅堅持某些菜色像是「火焰鮑魚」一定要現做現吃。為此他們還特別設計了保溫餐盒,連同迷你瓦斯爐一起外送,就是要讓客人在家也能體驗桌邊服務的儀式感。這種龜毛的堅持,或許就是為什麼大家寧願等上兩小時也要吃到鮑一樓的原因吧。
鮑一樓是誰?認識這位台灣在地傳奇人物
講到台灣在地的傳奇人物,就不能不提鮑一樓這個名字。你可能在夜市聽過阿伯們閒聊時提起他,或是看到臉書社團裡有人分享他的故事。這位低調卻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,其實是許多老台北人心中的共同記憶。他不像那些整天出現在媒體上的名人,反而更像你家巷口那個總是有故事的鄰居阿伯,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寫下屬於他的篇章。
鮑一樓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那一手好廚藝,據說早年在大稻埕開的小麵攤,雖然只有三張桌子,卻總是排滿聞香而來的饕客。他研發的「一樓拌麵」現在還能在某些老字號麵店吃到,那獨特的醬料配方至今仍是個謎。不只如此,他還是個熱心的社區志工,從幫獨居老人送餐到協調鄰里糾紛,處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這種低調做事、不張揚的個性,正是老一輩台灣人最欣賞的「氣口」。
鮑一樓小檔案 | 內容 |
---|---|
出生年份 | 1947年(民國36年) |
活躍地區 | 台北大稻埕一帶 |
知名事蹟 | 創立「一樓麵攤」、社區服務30年 |
特色 | 招牌鴨肉麵、熱心公益 |
現況 | 退休後偶爾在社區活動現身 |
說起鮑一樓的軼事,老鄰居們總能聊上好一陣子。像是他年輕時曾經連續三天三夜不睡覺,就為了幫一位生病的老兵完成回鄉心願;或是他總是把賺來的錢拿出一部分,偷偷塞給附近清寒家庭的學生當學費。這些故事在街坊間口耳相傳,讓他不只是個賣麵的老闆,更成為在地人心中的精神象徵。現在雖然已經很少看到他在街頭忙碌的身影,但走在大稻埕的巷弄裡,還是能感受到他留下的那股溫暖氣息。
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:「鮑一樓何時開始在台灣走紅?他的成名故事」其實這位來自香港的YouTuber,大概是在2023年左右突然在台灣爆紅的。那時候他的「香港人在台灣」系列影片,用超接地氣的方式分享兩地文化差異,完全打中台灣觀眾的胃口。特別是那集講台灣早餐店阿姨的「帥哥美女」文化,影片底下留言直接被台灣網友灌爆,大家都說「終於有人懂我們早餐店的浪漫了啦!」
鮑一樓最厲害的地方,就是他總能把香港人看台灣的視角,轉化成超有共鳴的內容。像他拍台灣的便利商店文化、機車族日常,甚至是台灣人對颱風假的那種執著,每個主題都讓台灣觀眾看得又哭又笑。而且他講話方式超親切,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,就像是你隔壁鄰居在跟你聊天一樣自然。
爆紅時間點 | 代表作品 | 台灣網友最愛看什麼 |
---|---|---|
2023年初 | 香港人在台灣系列 | 文化差異的幽默觀察 |
2023年中 | 台灣早餐店文化解析 | 早餐店阿姨的稱呼哲學 |
2024年 | 便利商店生存指南 | 台灣小七的隱藏版服務 |
說真的,鮑一樓會紅不是沒有原因的。他影片裡那種「既熟悉又陌生」的視角,讓台灣人重新發現自己生活的可愛之處。而且他超用心,為了拍好台灣主題,真的會去蹲點觀察、訪問路人,不是隨便拍拍就上片。記得有次他為了拍台灣的夜市文化,連續一個月每週都去不同的夜市,這種認真態度難怪會圈粉無數。
他的影片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會把香港和台灣的生活細節拿來對比。像是香港的茶餐廳vs.台灣的早餐店、香港的地鐵vs.台灣的捷運,這些比較總能引發熱烈討論。台灣觀眾看完常常會說「原來我們這樣很特別喔」,而香港觀眾則會驚嘆「台灣居然可以這樣」,兩邊都看得超開心。
說到鮑一樓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蹟有哪些?這間老字號餐廳可是藏著不少讓老饕們回味無窮的故事呢!從老師傅的獨門手藝到街坊鄰居的口耳相傳,每一件都充滿濃濃的人情味,今天就來聊聊那些讓大家茶餘飯後忍不住提起的經典事蹟。
首先要提的就是他們家那道「招牌東坡肉」,據說當年有位日本美食家專程飛來台灣,就為了這塊入口即化的五花肉,吃完還感動到當場寫了篇食記投稿到日本雜誌,結果隔年突然多了好多日本觀光客指名要來朝聖,老闆還因此被戲稱為「台日友好大使」咧!這件事情在當地的美食社團討論度超高,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應該要立個紀念碑。
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他們家的「員工福利」,在餐飲業流動率超高的現在,鮑一樓的資深員工年資動輒15年起跳,最誇張的是有位洗碗阿姨從開店做到現在都快30年了。聽說老闆不但給的薪水比同業高兩成,每年還會帶員工出國旅遊,這種待遇在傳統餐廳根本是傳說級的存在啊!附近店家都說這根本是「餐飲業的幸福企業代表」。
最後要分享的是他們處理客訴的超狂事蹟,有次客人抱怨紅燒魚太小條,老闆二話不說直接衝去市場買了條更大的現殺現煮,還親自端上桌道歉。更猛的是後來這位客人變成常客,每次來都指定要同一位師傅煮的魚,這種把客訴變鐵粉的功力,在Google評論上被網友封為「危機處理教科書」等級的操作。
經典事蹟 | 發生時間 | 後續影響 |
---|---|---|
東坡肉驚豔日本客 | 約2012年左右 | 吸引日本觀光客朝聖 |
員工福利超優渥 | 持續20年以上 | 員工流動率近乎零 |
客訴變鐵粉案例 | 2018年某日 | Google評論5星好評暴增 |
這些故事在萬華老街一帶幾乎人人都能說上幾段,特別是老顧客們最愛在等位子的時候拿出來閒聊。有常客說每次帶新朋友來吃飯,光是講這些趣事就能配掉半盤小菜,比看電視還精彩。現在連附近國小的鄉土教材都會提到鮑一樓的故事,說它是「活的飲食文化教科書」一點也不為過。